第四天清晨,轩辕刚打开草帘,就看到首领的儿子飞奔过来,脸上满是狂喜:“先生!我爹……我爹能下地了!”
轩辕跟着他跑进茅草屋,只见首领正扶着土炕的边缘,慢慢地挪动脚步,虽然走得蹒跚,却实实在在地离开了土炕。看到轩辕进来,他激动得说不出话,只是一个劲地作揖。
“别急着动,刚好转,得慢慢养。”轩辕连忙扶住他,又诊了脉,脉象比之前顺畅了许多,“内服的药再喝五天,外敷的继续用,另外我再给你加一味杜仲,煮水喝,能强筋骨。”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了整个部落。那些原本对轩辕半信半疑的族人,此刻都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诉说着自己或家人的病痛:有小孩咳嗽不止的,有妇人常年腹痛的,还有老人关节不利索的……轩辕索性在部落的空地上摆了个临时的诊台,一一为他们诊治。
一个抱着孩子的妇人哭着说:“先生,我家娃咳了半个月,嗓子都哑了,您给看看吧。”孩子在她怀里蔫蔫的,小脸通红,咳嗽时胸口起伏得厉害。轩辕摸了摸孩子的额头,滚烫,又看了看舌苔,舌红苔黄,断定是肺热咳嗽。他想起自己图谱里记的“桑白皮配黄芩,能清肺热”,便让妇人去采桑白皮和黄芩,加上少量甘草,煮水给孩子喝,又嘱咐用温水擦身降温。
到了傍晚,妇人抱着孩子兴冲冲地跑来,说孩子喝了药后咳嗽轻了,烧也退了些,已经能小声哭了。轩辕心里踏实了些,又给她开了一副药,让她继续喂服。
夕阳西下时,部落首领让人杀了一头羊,摆上米酒,邀请轩辕和族里的长者一起吃饭。篝火旁,首领举着陶碗,对众人说:“以前我总以为病痛是鬼神作祟,直到轩辕先生来,才知道这世上真有能治病的学问!从今往后,咱们部落也要学认草药,学治病救人!”
族人们纷纷响应,举起陶碗一饮而尽。轩辕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涌起一股暖流。他想起岐伯曾说“医道不在于治好了多少人,而在于让更多人懂得如何对抗病痛”,此刻才真正明白这句话的深意。
第二天一早,轩辕准备告辞。首领执意要送他,让儿子牵来两匹好马,又装了满满一袋部落里最好的谷种。“先生,这点东西不成敬意,”首领握着轩辕的手,“您要是不嫌弃,我们部落愿意跟着您学医术,哪怕只是能治个头疼脑热,也比求神拜佛强!”
轩辕笑着点头:“我回去后会建一座医庐,专门教各族子弟学医,到时候一定派人来通知你们。”他翻身上马,回头望去,部落的族人都站在栅栏边向他挥手,首领的身影在晨光中格外挺拔——他已经能自己走路了。
回程的路上,风从耳边吹过,带着青草的气息。轩辕的心情格外轻快,药篓里的药材似乎都散发着清香。他知道,自己这趟没有白来,不仅治好了首领的病,更让一个部落看到了医道的力量。
快到联盟地界时,他遇到了几个从更远部落来的人,其中一个老者拄着拐杖,颤巍巍地问:“请问您是轩辕先生吗?我们部落里好多人得了怪病,听说您能治病,特意来求您去看看。”
轩辕勒住马,看着他们焦急的眼神,心里明白,自己的路还很长。他点点头,声音坚定:“我跟你们去。”
那些远方部落的怪病究竟是什么?轩辕能顺利治愈吗?他筹建医庐的计划又会因此受到何种影响?且看下一章情节内容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