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叹了口气,将发霉的枸杞倒进旁边的废料堆里。“枸杞味甘,含糖量高,最容易吸潮,一旦受潮就会发霉变质,只能扔了。”他看着阿石懊悔的样子,没有斥责,只是说,“去把药库的屋顶补好,再检查所有药材,看看还有没有受潮的。记住,药库要选地势高、通风好的地方,地面铺木板防潮,墙角放石灰吸潮,雨季要每日检查,绝不能再出这样的错。”
阿石连连点头,转身就往药库跑。阿木看着废料堆里的枸杞,心疼地说:“这得浪费多少功夫啊……”
“浪费功夫事小,误了治病事大。”轩辕望着药库的方向,语气沉重,“去年冬天,有个部落的孩子发烧,就是因为用了受潮失效的柴胡,没能及时退热,差点烧坏了脑子。后来还是用了加急送来的新柴胡,才救回来。”他转过身,对阿木说,“去,把所有弟子都叫来,我再给你们讲讲储存药材的门道,尤其是那些容易出问题的品种。”
不多时,十几个弟子都聚集在晒药场,围坐在轩辕身边。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在他们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今天就从最容易坏的说起。”轩辕拿起一把新鲜的马齿苋,“像这种多汁的草本植物,采回来要先在沸水里焯一下,挤干水分,再晒干,才能存得久;若是直接晒,水分太多,容易捂烂。”
他又指向远处挂在屋檐下的蛇蜕和蝉蜕:“这些虫类药材,晒干后要放在纱袋里,挂在高处,防止老鼠啃咬;矿物药材,比如石膏、滑石,要用陶缸密封,避免沾染灰尘,影响纯度。”
一个来自伏羲部落的弟子举手问道:“先生,那炮制过的药,比如酒炒的当归、盐炙的杜仲,储存起来有什么特别讲究吗?”
轩辕笑着点头:“炮制过的药,性质更稳定,但也要注意。酒炒的药材容易引虫,要多加些花椒防虫;盐炙的药材容易吸潮,必须密封存放,放在最干燥的地方。”他让弟子们轮流翻看炮制后的药材,“你们看这酒当归,颜色暗红,带着酒气,若储存不当,酒气散了,活血的功效就会打折扣。”
讲着讲着,太阳渐渐西斜,晒药场的药材都染上了一层金色。轩辕让弟子们动手,将晒干的药材分类装罐,贴上标签和日期。阿木一边装薄荷,一边哼起了轩辕教的《药材储存歌》:“燥药阴干湿药晒,芳香密封防气散,虫类高悬矿物藏,勤查勤看保平安……”
歌声里,弟子们有条不紊地忙碌着,有的将苍术放进陶罐,有的给陈皮封口,有的在标签上写字。轩辕站在石架前,看着整齐排列的陶罐,像看着一支整装待发的军队。他知道,这些药材不仅是治病的利器,更是医者责任心的见证——从采集到炮制,再到储存,每一步都不能有丝毫懈怠,因为背后连着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这时,阿石匆匆回来,脸上带着歉意:“先生,屋顶补好了,其他药材都检查过了,只有枸杞受了潮,已经处理干净了。”
轩辕拍了拍他的肩膀:“知错能改就好。记住,储存药材,存的不仅是药,更是人心。患者把命交到我们手上,我们就得让他们用上最好的药。”
夕阳西下,晒药场的影子被拉得很长。弟子们收拾好东西,陆续离开,阿木最后一个走,临走前还不忘回头看了一眼那些陶罐,仿佛在确认它们都安然无恙。轩辕站在原地,望着药库的方向,心里默默盘算着:该再编一本《药材储存要诀》了,把这些经验都记下来,让弟子们代代相传,再也不能因为储存不当而误了大事。
晚风拂过,带来药草的清香,石架上的陶罐沉默矗立,像在无声地应和着他的心意。轩辕知道,医道之路漫长,而储存好每一味药,便是这漫漫长路上,最坚实的一步。
那么,这本《药材储存要诀》会如何编写?弟子们能否将这些经验牢记于心?且看下一章情节内容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