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古人的智慧 > 第132章 以形补形观"象"思

第132章 以形补形观"象"思(1 / 2)

第132章:以形补形观\"象\"思

清晨的阳光透过岐山林间的缝隙,在地上织出斑驳的光影。轩辕背着药篓,紧跟在岐伯身后,鼻尖萦绕着草木的清香与泥土的微腥。昨日辨识完生长环境对药性的影响,今日岐伯似要讲解新的识药之法,脚步停在一片坡地边缘,那里丛生着几株叶片奇特的植物。

“轩辕你看,”岐伯俯身拨开一株植物的叶片,那叶子边缘呈细碎的锯齿状,整体形状竟与人体的肺叶有几分相似,叶面脉络清晰,像极了肺中气道,“此草名为‘紫菀’,你且记住它的叶形。”

轩辕蹲下身仔细观察,手指轻轻拂过叶片,质地略厚,带着一丝韧性。“师父,这叶子……倒像极了咱们上次在山洞石刻上看到的肺脏图形。”他想起那些刻在石壁上的人体轮廓,其中肺部的线条与眼前的紫菀叶确有几分神似。

岐伯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正是。你再看它的根。”说着,他用随身携带的石锄小心地刨开紫菀根部的泥土,露出一串棕褐色的须根,缠绕交错,如同肺络相连。“紫菀的根,是治咳嗽的良药,尤其对那些久咳不愈、痰少难咳的人,效果显着。”

轩辕心中一动:“莫非……因它叶似肺叶,其根便能入肺治病?”

“然也。”岐伯将紫菀根上的泥土抖落,放在鼻尖轻嗅,“这便是‘取象比类’之法。天地万物,形态与功效往往暗含联系。植物的某部分形似人体脏腑,便多能作用于该脏腑,这是古人识药的捷径。”

他将紫菀根分成小段,递给轩辕一段:“你尝尝,注意舌尖的味道与喉咙的感受。”

轩辕接过,放在口中细细咀嚼。初时有些微苦,继而转为甘润,咽下后,喉咙处竟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仿佛郁积的气息都顺畅了些。“味苦回甘,入喉温润,倒像是能化解肺中燥火。”他咂摸着余味,愈发觉得奇妙。

“说得好。”岐伯又领着他往坡地深处走了几步,指着一株矮灌木,“你再看这个。”

那灌木枝头挂着几颗饱满的果实,椭圆形,外皮呈淡红色,顶端略尖,底端微圆,握在手中大小恰好与成人的拳头相当,细看之下,竟像一颗微缩的心脏。轩辕摘下一颗,轻轻掰开,里面是乳白的果仁,包裹着绿色的胚芽。

“此果名为‘莲子’,生于水中莲荷的莲蓬之中。”岐伯取出一颗莲子,剥去外皮,露出里面的果仁,“你且看这果仁,形似心脏,而它的功效,恰恰能养心安神。部落中若有因思虑过度而失眠、心悸之人,用莲子煮水服用,往往能安睡。”

轩辕将莲子仁放在掌心端详,果仁两端略尖,中间鼓起,确实与石刻中那颗跳动的心脏轮廓相合。他想起自己年少时,母亲附宝曾用类似的果实给他安神,只是那时不知其名,更不懂其中道理。“如此说来,凡形似脏腑之物,便多能补益该脏腑?”

岐伯却摇了摇头:“不可一概而论。取象比类是引路的灯,却不是唯一的尺。你看这莲子,能养心是真,但你再尝尝它的味道。”

轩辕依言将莲子仁放入口中,微涩中带着清甜,细细咀嚼后,涩味渐消,甘味留存于舌尖。“味甘带涩,入脾亦入心?”他想起之前学过的五味理论,甘味多能补益,涩味多能收敛。

“正是。莲子味甘入脾,能补脾胃之虚;其形似心,又能入心安神。”岐伯道,“可见形态只是参照,还需结合性味、生长环境综合判断。若只看形态,便容易走入误区。”

他指着不远处一株开着黄色小花的植物:“比如那‘旋覆花’,花形圆如铜钱,你说它该入何脏腑?”

轩辕望去,旋覆花的花朵确实圆润,像极了古时的钱币,若按取象比类,圆形象似脾胃(古人认为脾胃如仓廪,主收纳),或似肺(肺主气,其形圆)。他犹豫道:“莫非入脾胃?”

岐伯笑了:“旋覆花能降气止呕,确实能入胃,但它更擅长的是降肺中逆气,治咳嗽气喘。可见形态与功效的关联,需灵活看待,不可僵化。”

轩辕恍然大悟,原来这取象比类之法,既要观其形,更要验其实。他蹲下身,将紫菀叶与莲子的形态画在随身携带的竹简上,旁边标注“形似肺叶,根润肺止咳”“形似心脏,仁养心安神”,又特意在下方画了个小小的问号,提醒自己需结合其他特征验证。

“再随我来。”岐伯似乎意犹未尽,带着他穿过一片灌木丛,来到一汪清泉边。泉水清澈见底,倒映着岸边的草木,几株水草在水中轻轻摇曳,其中一株的根茎粗壮,呈纺锤形,表皮光滑,切开后断面洁白,隐约能看到细密的纹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