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望着群臣振奋之色,心底轻叹。
但他们仍不知,此举背后,尚藏着他未曾道出的另一层深意。
他若不增加几门考题,单靠尚书、礼记与策论这几项,多少秦国学子能在燕云十六州的读书人面前胜出?
宋地文教昌盛,那里的学子自幼诵经习文,应对科考早已驾轻就熟。对他们来说,四书五经如同秦人手中的弓箭刀马,是立身之本,何谈艰难?
因此,增设新科并非刁难,反而是为秦国士子留一条出路,不至于在榜单前颜面尽失。乙卷的存在,至少能让一部分本土人才脱颖而出。
说到底,这场科举真正瞄准的是燕云的人杰。
唯有让那边的才俊进入朝堂为官,十六州才能真正归心于秦。
融合之道,不在兵马,而在人心。
扶苏心中所图,远比一场考试深远得多。
思绪收罢,他转向众人:“这几份试卷,你们再细看一遍,可有疏漏。”
“若无异议,乙卷便以此为准。甲卷尚可缓议。”
群臣默然点头,无人提出不同看法。不是不愿言,而是实在挑不出错处。
扶苏思虑缜密,每一环节皆已周全,几乎滴水不漏。若真要说隐患,恐怕只在于——那些考生能否答得出这近乎苛刻的乙卷。
确认无误后,他命卫鞅负责誊印封存,以备来年春闱启用。
这一年,冬天迟迟未见落雪。
唐国早已入冬。
秦地之寒如刀割面,唐境之冷却是渗入骨髓。纵使裹紧棉袍,寒气依旧穿透衣衫,直抵肺腑。
御书房中,李世民立于窗前,望着灰暗天幕,呼出一团白雾,双手交搓取暖。
身旁太监见状,连忙捧上一只旧铜炉。
李世民接过,掌心渐暖,连带着全身寒意也稍稍退去。
“快进正月了,竟还未下雪,真是反常。”他低声说道。
唐国素来饱受雪灾之苦,每年朝廷都要调动大量人力物力赈灾救民。而今年虽冷,却不见雪花飘落,实属罕见。
“陛下仁德感天,苍天怜悯,故止雪不降,此乃吉兆啊!”太监立刻赔笑奉承。
李世民只是轻轻扫了他一眼,并未接话。
转头唤道:“辅机,传令下去,各地巡查不可懈怠。”
“雪灾牵连百万生灵,尤其楚南一带,寡人不想再听闻数十万流离、十余万冻毙之事。”
李世民站在御书房门前,背对着屋内说道。
室内,长孙无忌、杜如晦与魏征正各自伏案处理公文。
听见声音,三人起身离座,齐齐躬身应道:“陛下但请安心,臣等必全力应对雪灾,不敢有丝毫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