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舆论攻势(2 / 2)

在李承弘的营帐内,烛火摇曳。李承弘正在萧战的“指导”下,撰写给夏帝的密信。

“承弘啊,你这信,不能光报喜,也得适当地……诉诉苦。”萧战在一旁啃着水果,指点江山,“你就写,黑石岛大捷,全军振奋,将士用命抵挡倭寇,这都是托父皇洪福,还有你老子我指挥若定……”

李承弘笔尖一顿,无奈地看了萧战一眼,继续写。

“然后呢,要‘不经意’地提到,虽然打了胜仗,但军中粮草似乎……接济不上了。你就写,看到将士们因为缺粮,每日操练后只能喝点稀粥,但士气依旧高昂,都对萧国公……哦不,都对朝廷,对父皇忠心耿耿,毫无怨言。尤其要突出老子……呃,突出我萧战,是如何与士卒同甘共苦,带头降低伙食标准,甚至把自己那份肉省下来给伤兵吃的!”

李承弘忍不住道:“老师……您昨天才啃了一整个烧鹅……”

萧战眼睛一瞪:“那是战略储备!细节不要在意!总之,要把老子那种‘受尽委屈却依旧矢志不渝’的忠臣形象刻画出来!还要隐隐点出,这断粮之事颇为蹊跷,似乎与我们在黑石岛发现的某些‘蛛丝马迹’有关,有人不想我们继续查下去……对,就这么写,要含蓄,要让你父皇自己去品!”

李承弘叹了口气,只能按照萧战的意思,将这封夹杂着功绩、委屈、忠诚和暗示的密信写好,用火漆封好,以六皇子专用的加急渠道,直送御前。

京城,宁王府。

“颠倒黑白!无耻之尤!!”宁王李锴看着探子送来的、抄录的茶馆段子和万民请愿书的部分内容,气得浑身发抖,将那张纸撕得粉碎,猛地砸在探子脸上,“明明是那萧战在东南拥兵自重,嚣张跋扈,强‘借’民粮,收买人心!怎么到了这些刁民和说书匠嘴里,反倒成了我们嫉贤妒能,不顾大局了?!啊?!”

探子吓得伏在地上,不敢抬头。

宁王胸口剧烈起伏,脸色铁青:“他萧战是个什么东西!一个边陲军头,侥幸打了几个胜仗,就敢如此污蔑亲王?!他眼里还有没有王法!有没有尊卑!”

幕僚在一旁小心翼翼地劝道:“王爷息怒!此子奸猾,善于蛊惑人心。如今市井舆论对他有利,我们若此时再有激烈动作,恐怕……”

“恐怕什么?难道就任由他往本王身上泼脏水?!”宁王怒吼。

与宁王的暴怒不同,安王府显得更为阴沉。安王李键看着同样的情报,久久不语,只是手指无意识地捻动着佛珠。

幕僚低声道:“王爷,此子……这一手舆论攻势,打得我们措手不及啊。我们断他粮草,本是想逼他就范,或让他自行崩溃,没想到……反倒帮他塑造了一个悲情英雄的形象,收买了军心和民心。如今,我们反倒成了千夫所指……”

安王缓缓睁开眼,眼中闪过一丝疲惫和凝重:“我们都小看他了。原以为他不过是一介莽夫,仗着陛下宠信和些许军功肆意妄为。没想到……他竟如此深谙民心可用之道,手段如此……刁钻狠辣。”

他叹了口气:“如今舆论汹汹,皆对他有利。万民书已上路,六皇子的密信想必也到了陛下案头。我们若再强行施压,恐怕非但奈何不了他,反而会引火烧身,坐实了这‘嫉贤妒能、不顾大局’的罪名。陛下……最看重的,便是这东南安稳和抗倭大局。”

幕僚试探着问:“那王爷的意思是……”

安王眼中寒光一闪:“暂时……按兵不动。粮草之事,暂且放一放。让我们在台州的人,都收敛点,别再给他抓到把柄。另外……‘那边’的联系,暂时切断,一切等这阵风头过去再说。萧战……我们来日方长!”

他感到一阵前所未有的棘手,这个萧战,就像个浑身是刺的泥鳅,抓不住,打不死,还总能反过来溅你一身泥。

萧战发动的一场全方位、多角度的舆论反击战,成功地将“断粮”危机的责任甩给了远在京城的宁王和安王,并为自己赢得了巨大的民间同情和支持。一时间,萧国公“忠贞受屈”的形象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