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少室秘途
暮春的嵩山薄雾如纱,青石板路被晨露浸得发亮。凌云霄握紧了怀中锦盒,指腹摩挲着盒面暗绣的缠枝莲纹,耳畔是苏清寒轻捷的脚步声。
\"还有三里便到太室阙后崖了。\"苏清寒回头时,鬓边银饰在雾中闪着微光,\"昨日收到的飞鸽传书说,守阙长老已在秘道入口候着。\"
凌云霄颔首,目光掠过她腰间悬着的青铜剑。剑穗上系着的半枚玉佩,与他锦盒中那枚本是一对。三日前在汴梁城外的竹林,两人合力击退了第三拨抢夺玉佩的黑衣人,那些人招式诡异,袖中常藏着会自爆的铁弹,绝非寻常江湖势力。
\"你说,为何这枚暖玉会引这么多人觊觎?\"苏清寒拂去落在肩头的柳絮,\"师父只说它关乎'剑莲',却不肯多言。\"
凌云霄正欲开口,忽闻前方林中传来枯枝断裂声。他旋身将苏清寒护在身后,腰间长剑\"呛啷\"出鞘,月光般的剑刃在雾中划出冷弧:\"阁下一路尾随,何不现身?\"
树影摇晃间走出个灰袍老者,颔下银须沾着露水,手中拄着根紫木拐杖,拐杖头嵌着枚鸽卵大的绿松:\"凌少侠好警觉。老夫乃守阙阁执事,奉长老之命来迎。\"他从袖中取出块刻着北斗纹的木牌,\"此乃信物。\"
苏清寒认出木牌样式,轻声道:\"是守阙阁的人,他们腰牌都刻着这个。\"
凌云霄收剑入鞘,指尖却仍扣着剑柄。自踏入嵩山地界,他总觉有双眼睛在暗处窥伺,那目光并非来自尾随的江湖人,倒像藏在云端,冷得让人脊背发寒。
二、玄门初现
穿过太室阙斑驳的石雕,老者领着他们绕到后山一处瀑布。水流撞击岩石的轰鸣中,老者用拐杖在湿漉漉的石壁上叩击三下,又横向划过五尺——整面瀑布竟如被无形之手牵引,朝右侧平移半丈,露出后面黑沉沉的洞口。
\"此洞深逾百丈,\"老者点燃火折子,昏黄火光映出洞壁上密密麻麻的刻字,\"自隋时便由守阙阁看管,历代只传三位执事知晓开启之法。\"
凌云霄借着光细看,那些文字并非佛经道经,而是些记录星象的符号,其中几颗星辰被朱砂圈出,排列竟与他玉佩背面的纹路隐隐相合。
\"长老说,\"老者的声音在溶洞中格外空灵,\"万载之后,若天翻地覆,此洞或能为后人留一线生机。\"
苏清寒忽然驻足,指着洞壁一处凹陷:\"这里有剑痕。\"那痕迹极浅,像是被极薄的刀刃轻轻划过,边缘却泛着奇异的莹光,\"是'流霜剑法'的起手式。\"这是她师门独传的剑法。
凌云霄心中一动,伸手按在剑痕上。刹那间,怀中锦盒发烫,洞壁上的星象符号竟次第亮起,如夜空中闪烁的星辰。老者惊呼一声后退半步:\"从未见过此等异状!\"
三、石室秘辛
穿过蜿蜒的甬道,眼前豁然开朗。这是一间数十丈见方的石室,中央矗立着座丈高的石台,台面光滑如镜,刻着太极图案。四周石壁上嵌着十二盏长明灯,灯芯不知燃了多少年,依旧跳动着幽蓝的火焰。
石台旁站着位白衣老者,面容清癯,双目微阖,正是守阙阁长老。见他们进来,老者缓缓睁眼:\"凌少侠,苏姑娘,可将信物带来了?\"
凌云霄取出锦盒,打开的瞬间,整间石室骤然亮起。玉佩悬浮而起,在石台上空旋转,背面的星图与台面上的太极渐渐重合。苏清寒腰间的半枚玉佩也自行飞出,与空中的玉佩合二为一,发出温润的白光。
\"此非寻常玉佩,\"长老叹息着指向石壁,\"乃是上古传下的'星髓',能引动周天星力。三百年前,先师夜观天象,见紫微星暗淡,预言万年后将有浩劫,便建了这'藏珍窟',要将人间最珍贵的信物留存后世。\"
石壁上缓缓浮现出一幅幅画面:不是雕刻,倒像活过来的光影——有先民钻木取火,有大禹治水,有商周青铜,有秦汉烽烟......最后定格在一朵含苞待放的莲花上,花瓣间隐约有剑光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