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砚听闻后,在早朝上当众说道:“新政初行,已有成效。今后凡公务议事,女官依品级列席,不得推诿避让。”
有老臣还想开口反对,却被身旁同僚拉住袖子。
谁都知道,皇帝这次是动了真格。
几日后举行首次跨部议政会,由林氏牵头提出《修订孤寡妇孺诉讼章程》。她列出三条新规:一是妇人状告家暴可直诉官府,无需夫家同意;二是孤女继承家产须经官府备案,防族人侵吞;三是设立速审庭,专办弱势群体急案。
礼部尚书起初冷脸旁听,中途却忍不住问道:“这第三条,如何保证效率?”
林氏答:“每案限七日结,超期记过,三次以上罚俸。”
尚书沉默片刻,点头说:“可行。”
散会之后,几位六部官员私下议论:“原以为她们只会念书,没想到条陈如此周全。”
“关键是,件件都落在百姓痛处。”
朝中气氛悄然变化。
过去女官入厅,有人故意移座远离。如今已能同席议事,甚至有人主动询问她们意见。
沈知微每日收到各地呈报,看到越来越多女官参与政务的身影。
江南有女官主持赈灾,按户发放米粮,秩序井然;西北一地缺医少药,一名懂医理的女吏组织乡间郎中巡诊,救活数十人;就连边关驿站也有女子担任文书,处理军需调度毫不含糊。
她坐在东阁暖阁里,手执朱笔逐一批阅。
阳光照在案上,映出纸页上的字迹清晰分明。
这时,内侍送来一方青玉镇纸,说是陛下所赐。
她拿起来看,正面刻着“治世同舟”四个字,背面无纹。
她轻轻放在案头,压住一份关于推广女子学堂的奏章。
傍晚时分,裴砚派人来请她去紫宸殿议事。
她起身整理衣袖,走出东阁。
廊下几名刚值完班的女官迎面走来,捧着卷宗低声讨论明日行程。见到她,纷纷行礼。
她点头回应,继续前行。
刚走到宫道转弯处,前方传来脚步声。
太子裴昭衍快步走来,脸色凝重。
“母后。”他在她面前站定,“北境又来了消息。”
沈知微停下。
“那支被劫的商队,尸体上有‘清瑶’二字。现在有人认出,其中一人曾是沈家旧仆。”
她没说话。
太子低声说:“您觉得……会不会真是她回来了?”
沈知微看着他,眼神平静。
远处宫灯次第点亮,风吹动檐角铜铃,发出轻响。
她伸手扶了扶发间的白玉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