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庐山藏宝图 > 第23章 龙脉与暗流

第23章 龙脉与暗流(1 / 2)

夜色如墨,将新落成的北京内城笼罩在一片寂静之下,唯有远处紫禁城方向的夜空,被无数灯火映出一片朦胧的辉光,如同蛰伏的巨兽,散发着令人心悸的威严。客栈狭小的客房内,油灯如豆,陈文昌的手指重重地点在一张潦草手绘的宫城布局图上,声音带着一丝难以抑制的激动与沙哑:“找到了!皇城水系,‘龙脉’之尾,就在西华门内侧,金水河入宫墙的闸口之下!”

这句话像一颗投入静湖的石子,在其余三人心中荡开层层涟漪。连日来的疲惫与焦虑,似乎在这一刻找到了宣泄的出口。

“你确定吗,文昌?”张一斌压低声音,身体前倾,锐利的目光紧紧盯着那个被圈出的点。他负责外围警戒和武力突破,深知一个可靠的潜入路径意味着什么,那不仅是成功的希望,更是生存的保障。

欧阳菲菲凑近图纸,秀眉微蹙,借助微弱的灯光仔细分辨着上面用蝇头小楷标注的方位和注释。她与陈文昌负责情报分析与路径规划,这张图倾注了两人无数心血。“根据你推算的‘水龙经’结合我们这些天观察到的水流走向、宫墙新旧痕迹,以及从那个老工匠口中套出的话来看,这个位置的吻合度最高。金水河穿宫而过,必有涵洞闸口以通水流、利检修。前元旧宫基址也曾有此设计,永乐皇帝扩建宫城,此类实用设施多半会保留或改良。”

陈文昌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解释道:“风水上讲,‘气遇水则止,遇风则散’。紫禁城的设计,必然要聚‘气’,这金水河引入的活水,既是‘财’与‘瑞’的象征,也是整个宫城‘龙脉’生机的体现。但再完美的系统也需维护,这闸口涵洞,便是‘龙脉’与外界交换气息的‘窍穴’,也是防御体系中最容易被忽略的‘非关键节点’。东厂和锦衣卫的重兵,必然把守在各大宫门、要道以及陛下的寝宫、武库附近,对此等污秽之地,戒备会相对疏松。”

他的分析条理清晰,结合了玄学与实据,让张一斌和罗子建这两个现代灵魂也不得不暗自点头。穿越至今,他们早已见识到陈文昌这套看似“迷信”的学问,在很多时候往往能歪打正着,直指要害。

“理论可行,但需要实地验证。”罗子建言简意赅,他负责具体的潜入与脱离路线设计,“涵洞大小、材质、内部结构、守卫巡逻规律、附近是否有暗哨,这些都必须亲眼确认。图纸和推演,永远比不上亲眼所见。”

“子建说得对。”欧阳菲菲接口道,“我们必须冒一次险,接近西华门,确认这个‘窍穴’是否真的存在,以及,它是否真的可为我们所用。”

计划就此定下。次日黄昏,利用天色将暗未暗、守卫换防的短暂间隙,四人分成两组,悄然向皇城西侧摸去。陈文昌与罗子建作为主探组,负责抵近侦察;张一斌与欧阳菲菲作为策应组,在外围策应,并制造必要的distras(干扰)以掩护。

越靠近宫墙,气氛越发肃杀。高大的朱红色宫墙投下巨大的阴影,仿佛能吞噬一切。身着飞鱼服、腰佩绣春刀的锦衣卫,以及身着褐衫、眼神阴鸷的东厂番子,巡逻的频率明显增加。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无形的压力,让人喘不过气。

陈文昌与罗子建借助街巷的阴影和稀疏的行人作为掩护,如同两道幽灵,悄无声息地靠近了西华门外的金水河段。河水在暮色中泛着幽暗的光,流向那巨大的宫墙闸口。果然,如陈文昌所料,闸口由精铁打造,但常年受水流侵蚀,边缘已有锈迹,而且为了调节水位,闸口并非完全密闭,留下了约莫一掌宽的缝隙,水下部分,隐约可见一个黑黝黝的洞口。

“就是那里!”陈文昌内心一阵激动,压低声音对身旁的罗子建说。罗子建目光如电,迅速扫视周围环境,计算着距离、角度,以及可能的潜入和撤离路线。他注意到闸口附近的河岸由条石垒砌,湿滑但可供攀附,宫墙上的巡兵视线存在死角。

然而,就在他们以为侦察顺利,准备悄然退去时,一队东厂番子在一个小头目的带领下,径直朝着他们藏身的巷口走来!脚步声清晰可闻,火把的光芒已经映亮了巷口墙壁。

危机瞬间降临!此时转身逃跑,必然会引起怀疑,在这皇城根下,一旦被东厂盯上,绝无幸理。陈文昌脸色瞬间煞白,手心沁出冷汗,大脑一片空白。罗子建肌肉紧绷,右手已悄然摸向腰间的短刃,准备一旦暴露,便拼死一搏,为陈文昌创造逃跑的机会。

千钧一发之际!

“铛——哐啷啷!”

不远处,传来一阵清脆的铜锣声和瓷器摔碎的声响,紧接着是一个妇人尖利的哭骂声:“天杀的小贼!偷到老娘头上了!快来人啊!抓贼啊!”

这突如其来的骚乱,立刻吸引了那队东厂番子的注意力。那头目骂骂咧咧地啐了一口:“晦气!又是那帮不开眼的乞儿浑水摸鱼?走,过去看看!”说着,便带着人转向吵闹声传来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