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庐山藏宝图 > 第77章 倒计时的真相

第77章 倒计时的真相(1 / 2)

第77章《倒计时的真相》

夜空,像一块巨大的、浸透了墨汁的丝绒,严密地笼罩在宝船舰队上空。没有月亮,唯有银河倾斜,洒下无数细碎冰冷的银屑,遥远而疏离。桅杆顶端了望台的火把在持续了数日的、带着不祥咸腥的海风中明灭不定,如同垂死之人挣扎的呼吸。

张一斌靠在主桅杆下,脖颈酸痛,却不敢稍离片刻手中那具由罗子建用废弃铜镜片和琉璃瓶底勉强复原的简易望远镜。他的指尖因用力而发白,镜筒始终对准着北方那片愈发诡异的天空。

那里,本应群星璀璨。

但现在,一颗肉眼几乎难以察觉的暗红色星辰,正悬浮于北斗勺口之下。它不像其他星辰那样闪烁,而是持续散发着一种沉闷、不祥的微光,如同宇宙被灼伤后留下的一颗丑陋疤点。更令人心悸的是,在罗子建那部电量仅存17%、屏幕已裂如蛛网的手机上,一个不知何时自动运行、无法关闭的古怪程序,正以殷红的数字,与之同步闪烁:

【71:38:22】

【71:38:21】

时间,正以一种冷酷无情的姿态,向着未知的终点流逝。

“它又变亮了……虽然极其微弱,但绝不会错。”张一斌的声音干涩沙哑,连续数日的观测和巨大的心理压力,几乎榨干了他的精力。他放下望远镜,揉了揉布满血丝的双眼,看向身旁沉默不语的伙伴们。

欧阳菲菲裹紧了身上单薄的明代水手服,那不是寒冷,而是一种源于未知的颤栗。“这绝对不是什么自然星体!哪个正常的星星会跟着一个……一个倒计时一起出现?”她的目光扫过罗子建手机上那刺目的红色数字,一股寒意从脊椎窜上。

陈文昌蹲在地上,用一根炭笔在皱巴巴的宣纸上疯狂演算,写满了各种从《百科全书》残页上回忆起来的天文公式和参数,旁边还散落着几张他根据郑和船队老航海士口述绘制的传统星图。“方位角、赤纬、视星等……所有数据都表明,它不属于任何已知星官体系。它就像是……突然被硬塞进这片星空里的。”他抬起头,脸上混合着疲惫与一种近乎疯狂的求知欲,“而且它的运行轨迹是凝固的,违背常理。子建,你那边古星图对比有结果了吗?”

罗子建的手指在冰冷的手机屏幕上快速滑动,调阅着穿越前下载的、庞大离线数据库里的古代星图资料。“从《甘石星经》到《航海奥图》,中西对比,没有任何记载能与这颗‘灾星’匹配。它不在任何历史的记录里。”他顿了顿,声音低沉下去,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荒谬感,“但是……菲菲的直觉可能是对的。这个倒计时程序,我反复检查了代码,它不是手机自带的,源代码里……混杂了一些极其古老的占星术符号注释,像是……像是某种跨越了时间的警告。”

“警告?”张一斌猛地看向他,“警告什么?世界末日?还是……”他的话没能说完,但所有人都明白那未尽的含义——还是他们这场荒谬穿越的终点?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而稳健的脚步声从船舷传来。四人立刻噤声,陈文昌迅速用袖子抹乱地上的烟蒜,罗子建将手机死死攥入手心藏入袖中。

来的正是郑和。

他并未穿着总兵官的煌煌官服,仅是一身玄色劲装,外罩暗纹斗篷,仿佛融入了这浓重的夜色。他屏退了左右亲兵,独自走到这群年轻的“番邦贡使”面前。火光跳跃在他深邃的面庞上,映照不出丝毫情绪,唯有那双锐利如鹰隼的眼睛,依次扫过四人紧张而不安的脸。

“星孛袭北斗,红光晦暗,形如滴血,凝而不散。”郑和开口,声音平稳低沉,却带着千钧之力,直接点破了他们连日来秘密观察的核心。“《天官书》有云,‘星孛现,兵戈起,天下易主’。钦天监密奏,陛下亦已知晓。”

四人心头同时一震。他们以为自己发现了秘密,却不知这“灾星”早已惊动了最高层。

郑和的目光最终落在罗子建紧握的袖口,那里微微透出一点不自然的红光。“诸位先生来自海外,见识广博,尤善‘格物’奇技。连日观星,想必已有高见?”他的语气听不出是询问,是试探,还是早已洞悉一切后的考验。“此星兆,是吉,是凶?所兆何事?时限几何?”

压力如同实质,瞬间攫住了四人。说实话?告诉他们这是一个来自未来的倒计时?郑和会相信吗?还是会被当作妖言惑众,立刻拖下去砍了?说假话?又能编造出什么能瞒过这位目光如炬、本身就精通航海天文的总兵官?

欧阳菲菲深吸一口气,抢先一步,行了一个生涩的明代礼节,尽量让声音保持镇定:“总兵大人明鉴。我等家乡确有观测天象之异术,此星……我等称之为‘计时之蚀’,其红光示警,确有非常之变。”她巧妙地将“倒计时”的概念包裹在古代术语里。

罗子建立刻领会,接口道:“然此术测算需借助……家乡秘器。”他小心翼翼地拿出手机,屏幕上的红色倒计时在夜色中妖异非常【70:15:09】。“此器显示,天变之机,就在约七十时辰之后。”

郑和的目光落在那个发光的小巧“铁盒”上,瞳孔几不可查地收缩了一下。他见过这些人拿出各种奇奇怪怪的“宝物”,但这一个,显然不同。他没有追问“秘器”原理,而是直接切中要害:“地点?天变发生于何处?”

张一斌立刻将望远镜递过去,指向北方那颗暗红色星点:“据此星方位及我等测算,其应并非远在天边,而是……对应海上某一具体区域,就在我舰队西北方向,据此约……约三五日航程。”

陈文昌迅速在地上铺开海图,指着他们根据星位和手机程序模糊提示推算出的一个大致的海域:“大约在这一带。但具体是海岛、礁群,或是其他,尚不清楚。”

郑和俯身,凝视着海图上的那片空白区域,手指轻轻敲击着图卷边缘,陷入长时间的沉默。海风呼啸,吹得火把猎猎作响,倒计时的红光在他深沉的眸子里明明灭灭。

突然,一名身着异域服饰、皮肤黝黑的南洋籍水手被亲兵引着,连滚带爬地冲到郑和面前,扑通跪下,脸上是无法掩饰的极致恐惧。他叽里咕噜地说着一连串急促的土语,夹杂着生硬的官话词语,双手疯狂地比划着北方星空。

通译连忙上前:“总兵大人,他说……他说那是‘纳伽之眼’!是他们部落传说里沉睡于深海之底,掌管灾祸与毁灭的巨蛇神明!巨蛇苏醒前,其眼必现于星空,凝视之地,将被狂涛与烈焰吞噬!他说……这是古老的诅咒,无法逃避的末日!”

几乎是同时,另一位白发苍苍、在船队中德高望重的老航海士,在弟子搀扶下颤巍巍地走来。他拒绝了旁人的搀扶,对着郑和与那颗红星深深一拜,声音苍凉而笃定:“大人,莫听那蛮夷邪说!此非妖瞳,乃‘荧惑守心’之异象!主大凶,兆天子之危,天下动荡!史书记载,凡此象现,必伴有地动山摇、乾坤翻覆之大灾!此乃上天警示,绝非海蛇作祟!”

“纳伽之眼”的原始恐惧,“荧惑守心”的政治预言,与穿越者们基于现代(甚至超现代)科技的“倒计时”警告,三种截然不同、跨越了文明与时空的解读,在这艘摇晃的宝船甲板上猛烈碰撞。

空气仿佛凝固了。南洋水手的战栗、老航海士的肃穆、穿越者们的不安与郑和的深沉,交织成一张无形的、越收越紧的网。

郑和挺直脊背,目光再次扫过那颗红星、手机上的倒计时【69:48:11】、恐惧的水手、虔诚的老者,最后回到四个穿越者年轻而焦虑的脸上。

他脸上的最后一丝犹豫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决绝的刚毅。作为大明王朝的代表,皇帝的意志延伸,他不可能公开承认预示“天子之危”的星象;作为庞大船队的统帅,他更不能让“海妖诅咒”的恐慌蔓延,导致军心崩溃。

那么,剩下的,只有一条路。

“妖言惑众,乱我军心者,杖责二十,拘押看管!”他声音陡然严厉,下令处置了那名惊恐的南洋水手,旋即又温和但不容置疑地安抚了老航海士,“老先生劳苦功高,且去歇息,天象之事,本部自有主张。”

清场之后,甲板上核心圈再次只剩下他和四名穿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