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敌军攻势受挫,阵型开始混乱之际,李大牛看准时机,举起战斧,怒吼一声:“骑兵!随我冲阵!”
霎时间,蹄声如雷,八百安澜铁骑如同两把烧红的尖刀,从侧翼狠狠插入平难军混乱的阵列之中!李大牛一马当先,巨斧挥舞间,人马俱碎,所向披靡。骑兵的冲击彻底打乱了平难军的指挥体系,本就纪律涣散的军队瞬间崩溃,士兵们哭爹喊娘,四散奔逃。
王虎见大势已去,在亲兵护卫下仓皇向陇川县城逃窜。李大牛岂容他走脱,亲率骑兵紧追不舍。溃败的平难军自相践踏,死伤无数。最终,王虎在逃至城下时,被李大牛追上,一斧斩于马下。
主将阵亡,群龙无首,残余的平难军或降或逃,陇川县城不战而下。安澜军乘胜追击,迅速肃清了河间道西部残余抵抗势力。整个西征战役,历时不到一月,以安澜军的完胜告终。
捷报传回安澜城,军民欢腾。此战,安澜军以少胜多,阵斩敌酋王虎,歼敌数千,俘获过万,缴获粮草军械无数,更重要的是,一举夺取了河间道西部重镇陇川县及周边数百里疆土。安澜同盟的实际控制范围,由此向东扩展至清远县临近东南沿海,向西推进至陇川县靠近中原边界,几乎囊括了整个河间道的核心区域,人口激增至近四十万,带甲之士超过一万五千人,已成为雄踞一方、举足轻重的大势力!
消息传出,四方震动。赤眉军保守派立刻遣使祝贺,语气更加谦恭,并送上一批战马示好,隐晦提出进一步合作的意愿。更南方的几个割据势力也纷纷派来使者,打探虚实,表达结交之意。就连远在中原的一些军阀,也听说了河间道崛起了一个名为“安澜”的强大势力。
面对如此巨大的胜利和疆域人口的急剧膨胀,原有的“黑风同盟”体制已显得不合时宜。它更像一个松散的军事联盟,难以有效治理这偌大的地盘和数十万军民。称王建制的呼声,在军中、在民间、甚至在高层内部,日益高涨。
赵轩审时度势,深知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在广泛征求张诚、李大牛等核心成员意见后,他决定顺应时势,进行体制升级。
是年秋,万物丰稔之时,赵轩在安澜城举行盛大典礼,告祭天地,宣布正式建立政权,国号定为“宸”,年号“启元”,意即开启新纪元之城邦。赵轩自称“宸公”,开府建制,定都安澜城。
新建立的宸国,设三公九卿,厘定官制。以张诚为丞相,总揽内政;李大牛为大将军,统帅全军;周福为治粟内史,掌管财政贸易;王老五为卫尉,执掌情报监察;玄影为太卜,负责祭祀及应对非常规事务。清远县、陇川县等要地设郡,派遣太守治理。军队重新整编,设中、前、后、左、右五军,分驻要隘,并颁布《军功爵制》,激励将士。
一套相对完善的国家机器雏形,开始在这片饱经战乱的土地上运转起来。从黑风寨的流民头领,到安澜城的盟主,再到如今雄踞河间道的宸国公,赵轩踏上了一个全新的、更加波澜壮阔的舞台。
然而,他深知,建国只是开始。内有新附之地需要消化,官僚体系需要磨合;外有赤眉军虎视眈眈,中原群雄磨刀霍霍,海昌帮隐患未除。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宸国这艘刚刚启航的巨舰,将驶向更加未知与汹涌的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