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再去县城(1 / 2)

赵保胜又出发了,这回胡义没跟着。

无名村和县城离得挺远,路程大致三四十里地,可是考虑到山地,上坡下坡的爬升,要走大半天。

警卫排又是派两个人跟着,只是好像换人了。

赵保胜还没和大家熟悉,又为避嫌,很少和战士闲聊,前几天那趟,他和小红缨走前面,两个警卫排战士和胡义走后面,他连人家姓什么都没打听。

只是两个战士和小红缨熟悉,一路都在说话,对前几天战友的神奇经历万分向往,恨不得今天再来一下。

他们注定会失望。

今天的行动目标,连丁政委都认为是对梅县县城情况的探查,根本没想到,赵保胜这狗东西是为了带丫头进城吃包子!

当然,还是得看说法,说法不一样,听者的感受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我们进县城侦查,路过包子铺,给丫头买个包子尝尝,不犯错误吧?’

‘我们进县城就是冲着包子铺去的,县城情况嘛,有眼睛就能看到的啦!’

小丫头也是神奇,能吹牛皮的机会基本不会放过,但像吃包子这种偷偷摸摸的行径,嘴巴却很严实,连苏青都没告诉。

老赵不是个小气的,上次在王家村住宿,大家不是都吃上鸡了嘛!小丫头认定,今天回去肯定不让他俩空肚子。

山路上依旧清静,好久没听到黑风寨出来作恶了,可能是上次一连出动弹压行动的威慑力不小,真要小看八路军正规部队,一定会让他们吃上好果子。

依然是走到宋家村路口,赵保胜把背篓交给警卫排战士,他把小丫头又背上了。

前一次背她,赵保胜很不愉快,可这一次,他却感觉很轻松。

也许是因为带着她打仗欠考虑,赵保胜心底的愧疚,和对儿子的思念,都投射到她身上了吧。

哪怕之前被这丫头用枪指头,赵保胜也一点没在意,熊孩子嘛,自家的早见识过了,没那么敏感,中年人的耐受远超年轻人。

“丫头啊,识字念书的事儿还是得坚持啊。”

“诶呀你烦不烦?又来!”

“我和你说,看书可以增长见识,我为什么会拆汽车轮子?因为我在书上看过。”

“啊?还有教拆车轮子的画书啊?”

“没有画儿,就是全是字儿的书,汽车的说明书,讲了要拆哪几个螺母,这螺母多大,一看就明白了,我看过,上次遇到了,试了一下就拆下来了。”

“那有没有教人把车子装起来的书?”

“肯定有啊,还有教人做炸药的书,还有教人造枪炮的书,还有教人看病的书,多了去了。”赵保胜的耐心出奇的好。

和儿子的聚少离多,让他常常思考,对做好一个爹,有充分认知,当然,真正和儿子面对面的时候,他总是放弃那点认知,溺爱得不行。

“那么多书,是怎么写出来的啊?写书的人好厉害啊!”

“写书的人再厉害,也只能写他知道的,读书的才厉害,只要识字,就能看懂无数的书啊。”赵保胜为忽悠小红缨读书也是费尽苦心。

“那我还得好好学学认字儿,好些字都不认得了。”

“那我跟你一起学!我也忘了好多!”赵保胜确实是想系统学习一下这时候的繁体字,上次在金陵写信,好多字儿还是问胡三和胡义的,甚至胡三儿都认为自己这‘江洋大盗’识字还没他一个贼认得多(贼识字,会避免很多麻烦,比如不偷不该偷的,谁能想到胡三小时候念过私塾呢?以上专为金陵写信的繁简体bug找补一句,原文就不改了)。

别看都是繁体字,后世湾岛用的,和香江用的,还是有一些差别的,内地人可以认出来,但要写要用,就拿不定了。

“嗯嗯”小红缨愉快地点头,丝毫不知道,赵保胜这是提供了情绪价值,一下子抚平了她对学习的那点抵触。

“认字全了,我们就能看好多好多书,学那些千奇百怪的知识了。”赵保胜继续诱惑,“飞机为什么能扔炸弹,汽车为什么能在路上跑,轮船为什么能在水里行。”

“轮船啊!老赵你见过轮船?我见过最大的就是帆船了。”

“见过,在沪市就有,我们从金陵去汉口,就是坐的轮船,只是那船小。”

“听人说轮船不是都是大的吗?”

“那要看怎么比啊,小轮船坐上几百号人就满了,真正的大轮船,能住上万号人呢。”

“那么大……岂不是咱们师…都能坐得下?!”(129师出陕九千多人,后续沿途招人。)

赵保胜心说你这顺嘴说的,落到鬼子耳朵里,就是很有价值的情报了啊。

“不算什么的,将来我们会造更大的船,大到飞机都能在船上起飞那么大!”

“飞机还要起飞?它不是一直在天上吗?”

“……”赵保胜不知道怎么说了,这要补的学习,有点多啊。

“老赵,你说的大城市啊,到底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