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午后。
咸阳城郊,一辆毫不起眼的双驾马车,避开了主干道,沿着一条僻静的小路,驶向了天工院所在的区域。
车内,气氛有些沉闷。
扶苏正襟危坐,面色凝重,他不停地在脑海中回想着昨日老师淳于越那番声泪俱下的控诉。
吞噬民脂民膏的战争怪兽。
与民争利的国之祸患。
这些词语,像一根根刺,扎在他的心头。
他看了一眼身旁闭目养神的蒙恬,又看了一眼坐在车驾另一头,同样沉默不语的李源。
他之所以会同意这次秘访,一半是出于对蒙恬将军的尊重,另一半,则是源于那份请柬带给他的,强烈的好奇。
他想亲眼看看,这个李源,究竟是何方神圣。
他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马车没有驶向天工院那座戒备森严,黑烟缭绕的钢铁主城。
而是在一片开阔地前,缓缓停了下来。
这里没有高耸的烟囱,没有震耳的轰鸣。
只有一排排整洁的院落,和远处一片广袤的,正在被翻耕的实验田。
一块巨大的木牌,立在院落的门口。
上面刻着五个古朴的大字——“农业改良所”。
扶苏走下马车,脚踩在松软的土地上,眉宇间的疑虑更深了。
“李少府。”
他终于开口,声音清冷。
“这就是你要让本公子看的东西?”
李源微微一笑,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眼见,为实。”
三人向田边走去。
扶苏的瞳孔,瞬间收缩了。
他看到,数十名农夫,正驱使着耕牛,在田间轻松地来回穿梭。
他们使用的,正是前几日传遍咸阳的,那种造型奇特的新式犁。
坚硬的土地,在犁头下被轻易地豁开,翻出湿润的新土,犁沟又深又直。
扶苏在北境督军,深知农事艰难。
他一眼就看出,这种耕作的效率,比他见过的任何一种旧式犁,都要快上数倍!
而且,那些农夫的脸上,没有丝毫的疲惫与吃力。
他们甚至还有余力,一边耕作,一边与田边的同伴高声谈笑。
“昔日,一人一牛,一日可耕地五亩,已是极限。”
李源平静的声音,在旁边响起。
“如今,用此曲辕犁,一人一牛,一日可耕地二十五亩,且犁深六寸,远胜于旧法。”
“效率,提升五倍。”
扶苏的心,狠狠地跳了一下。
五倍!
这是一个足以改变大秦国本的,恐怖数字!
这意味着,同样的劳力,可以开垦出五倍的土地!
这意味着,大秦的粮食产量,将会在数年之内,翻上几番!
这意味着,无数的百姓,将可以从繁重的农活中解脱出来,拥有更多的时间和体力!
“这……这……”
扶苏指着那些新犁,声音因为震惊而有些发颤。
“这就是老师他们口中……与民争利的‘奇技淫巧’?”
他的质问,充满了荒谬与不解。
这哪里是与民争利?
这分明是……让利于民!是真正的,富民之术!
李源没有回答他这个问题,而是带着他,走向了另一个院落。
院落里,传来一阵阵有节奏的,咔哒咔哒的声响。
扶苏走进去,再一次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
巨大的厂房内,数十名衣着整洁的织女,正坐在一种他从未见过的,结构精巧的纺纱机前。
她们只需要用脚轻轻踩动踏板,那纺车上的纱锭,便会飞速旋转,将一团团棉絮,迅速纺成均匀而又坚韧的细线。
织女们的脸上,没有麻木,没有辛劳。
她们一边工作,一边哼着小曲,脸上洋溢着一种,发自内心的,满足的笑容。
“此为新式纺纱机。”
李源介绍道,“旧法纺纱,一人一日,可得纱半斤。”
“如今,用此机,一人一日,可得纱五斤。”
“效率,提升十倍。”
十倍!
又是一个让人头皮发麻的数字!
扶苏呆呆地看着那些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