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乱世之中,尤其是在秦王高珩这等雄主眼中,能打胜仗、能夺地盘才是硬道理。
这样的将领,不驯,反而更显其真性情和将才本色。秦王虽会一时批评,但更多的时候则是嘉奖,当众称其为“吾家千里驹也”。
灭齐之后,论功行赏。秦王特旨,顾琰战功卓着,晋其为游击将军,实授中郎将,准其独立统领一军,并赏赐金银田宅无数。
更重要的是,经此一役,明殊也在秦王集团的核心将领层中,彻底站稳了脚跟。
世子高绍对他愈发倚重,也越发嫉妒,只因秦王越来越喜爱他,甚至视若亲子。
明殊:……大爹+1。
……
但战争还没有彻底结束。虽然灭齐之战,秦王的军队打的痛快了,连论功行赏都结束了,但楚军却开始恼怒。
因为按照战前约定,所占之地本应与楚王均分,但秦军推进速度实在太快,往往楚军还在路上,城池已插上了秦字大旗。
秦军再怎么仁义,也不能把到嘴的肉吐出来。所以等楚军主力姗姗来迟时,大半土地已经落入秦王手中。
楚王眼见秦王实力急剧膨胀,已远超自己,心中惊惧交加,深恐下一步秦王便会调转枪头对准自己。
他心一横,竟趁秦王高珩于前线劳军,护卫相对空虚之际,骤然发难。楚王亲率精锐骑兵,意图实施斩首,一举擒杀高珩!
楚军下了血本,直接插入秦王所在的中军大营,而高珩身边仅有数千亲卫,楚军却数倍于此!
消息传到后方时,明殊此时正奉命在后方整顿一部降军,闻听此变,来不及请示任何上级,当即对麾下将士厉声道:
“主公危在旦夕!忠义之士,随我救驾!”
她竟只带着本部千余骑兵,不顾一切地驰援而去。
战场上,秦王卫队正浴血苦战,防线摇摇欲坠。千钧一发之际,明殊率部如一把尖刀,从侧后方狠狠捅入了楚军的腰肋!
她一马当先,直扑楚王的中军大纛,口中高呼:“秦王麾下顾琰在此!楚王背信弃义,休伤我主!”
这一支生力军的出现,极大地鼓舞了秦王卫队的士气,更打了楚军一个措手不及,竟被他生生杀开一条血路。
待与秦王卫队汇合后,她护在高珩身前,浑身浴血,状若疯虎,楚军一时竟无人敢近。
高珩本已抱定死志,见明殊如神兵天降,绝处逢生,不禁激动地高呼:“吾儿来矣!吾儿来矣!”
此刻,秦王的主力已经彻底赶到,楚王见偷袭失败,战机已失,只得仓惶退兵。
然而,高珩岂是忍气吞声之人?他惊魂已定,立刻转为滔天怒火。
他不仅不撤兵,反而就势以“讨伐背信之贼”为名,挟大胜之威,挥师直扑楚地!
楚军新败,士气低落,又兼不义之名,如何挡得住秦军的攻势?楚王只能连连败退,不得不吐出占领的齐地,还赔了数城。
至此,天下七分疆土,已尽归秦王高珩之手,四海一统之势,无人可挡。
次年春,在文武百官的再三劝进下,秦王高珩祭告天地,登基为帝,定国号为【秦】,年号【定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