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部队带着部分装备继续西撤,但此时,部队已经只剩学校机关200人、警卫连200人、近100名教练、16名八期队员和486名九期队员,由7团警卫连选出的115名在训特战队员、杜班从广西籍战士中选出的枪法很好的420名待训战士,300多名骑兵,炮兵4团3营和4营约600名官兵,以及300多名后勤人员。
由于炮兵4团、后勤人员、在训特战队员和待训战士早已分批撤走,最后撤走的部队在人人骑马的情况下,行军速度很快,在快速通过麻城、黄安、孝感、荆门、宜昌后,部队于1938年8月5日到达位于宜昌市北面的宜昌县。
由于宜昌县曾是彩彩带领的特别行动第三大队的驻地,这里有200多人的留守部队,还有建好的营房、储备的部分后勤补给。于是,彩彩命令部队停止前进,准备在此休整两日后再走。
宜昌县城是一座小县城,它位于鄂西山区向江汉平原过渡地带,东邻当阳县,南邻湖北西部重镇宜昌市,西接秭归县,东北部为远安县,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此时,中国军队在武汉地区同日本侵略军展开的武汉会战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之中。在宜昌县城里,报童们攥着油墨未干的报纸在街头奔跑,头版头条写着“九江失守”“黄梅县城失守”,市民们攥着报纸的手都在微微发抖。从报纸的评论中,市民们都知道,长江中游枢纽、湖北省会武汉市,正被三支日军部队,从远处铁钳般地合围。
看到这些消息,郭振兴、杨班、何庆东都不想西撤了,他们不想离战场太远,就想在这里积蓄力量,到时候与侵犯的日寇拼个你死我活。
彩彩也是个年轻人,她也被日寇的疯狂行动激起了满腔怒火。但当他们将想法向军部汇报时,军部没有反对学校驻扎宜昌县城,仅仅提醒不要忘记学校的主体责任。
有了军部的指示,学校领导们的头脑清醒了。是呀,学校的主业不是作战,是培养人才!也正是根据这一条要求,学校才组建了8个支队,将所有的作战部队全部投向了抗日战场。
为解决大家的情绪问题,杨班召集了一次干部大会。在会上,他让每一名干部,任何时候都不要忘了学校的目标和任务,一定要记住我们的主业是培养人才;同时,要求干部们要以身作则,要充当好解说员和宣传员,以切实解决好部队中的情绪问题。
会后,彩彩又召集学校领导们开了一个务虚会。会上,第一个发言的何庆东就提出,由他带领最后一个支队,据守宜昌县,学校全体撤回宣汉县大成镇,安心培养狙击队员、特战队员。
针对何庆东的提议,大家不好提出反驳意见。只有杨班提出,让黄彦波任副支队长,让东娃兼任支队参谋,以进一步锻炼他的指挥和管理能力。不过,郭振兴、彩彩又分别提出,让多吉、江班的大妹妹江爱琳也到支队任参谋,目的也是一样。
不久,何庆东就带着多吉和江爱琳到襄阳上任去了。
彩彩让郭振兴重新组织了一个连的侦察部队,一是帮助寻找学校的驻扎地;二是方便学校领导随时掌握驻扎地周边情况,确保学校及周边部队安全。
杨班提到了部队的后勤问题,他说,之前,学校配置的后勤人员,是要保证近2万人部队的需求;在8个支队开拔后,部队必须重新编制后勤人员,以抽出更多的官兵参与其它工作。同时,他希望能够尽快摸清家底,为各部门配给好后勤物资。
郭振兴提出,最后一个支队出发后,学校还是要像以前一样,进行一次整编,以确认指挥系统,随时参加可能出现的大小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