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宪民根据各连队出击地域,还在会后向各中队长提供了当地党组织接洽人员或进步人士的名单。
会后,各中队即分头出发。王昆也带领警卫中队、炮兵中队、机枪中队和突击中队前往梁平县虎城镇驻扎。
部队完成进驻后,突击中队就开始了正常训练。邓大猛跟着训练了几次,感觉收获不少。他看到那30个孩子的精神面貌和认真训练情况,也特别看好他们。他也认为,这样的孩子,经过特别的长期培训,一定大有可为。他还认为,应该在川东再培养一批。对邓大猛的提议,彩彩和杨班非常认同,但认为,应该形成批次,现在能当师傅的人太少,等一两年后再招最好。
邓大猛对突击中队其它的人都很认可,但对韩班不太认。在后面的一次训练中,两人比了一次枪法,之后他就认了,因为他俩的枪法不相上下。
炮兵中队在训练过程中,王昆给他们提了点要求,就是要尽快培养一大批炮兵出来。因为在川南打垮刘湘那个团的时候王昆就知道,军阀刘湘的精锐团都配有一个装备60门迫击炮的炮兵营。为此,王昆相信,他们第一大队很快就会拥有大量的迫击炮。
根据王昆的要求,为尽快培养炮兵人才,炮兵中队长鲜国有想要成立炮兵学校,王昆和李宪民都非常支持,但不好答应。于是,在炮兵中间,炮兵中队和炮兵学校就并存了。
到虎城镇驻扎后,汪秀兰负责起了一大队的后勤工作。现在部队散布到了几个县,那么大一片区域,无论是部队发展还是新成立的红色政权,对各种物资的需求量都非常大。这时候她想起了昆仑货栈每天大量的物资往来,设想能找到途径,让昆仑货栈在物资方面支援川东游击军,那她就不会天天那么苦恼了。于是她找到了李宪民,请李宪民为她出主意,李宪明又找来王昆、邓大猛,最后还是邓大猛出主意解决了这个问题。
邓大猛提了个真假李逵的办法。他说,比如,汝溪镇,是一个水陆要冲,现在掌握在我们手里。如果让当地隐蔽的同志组织一支自卫队,把我们在汝溪镇的力量“赶跑”,并与当地的驻军取得联系。这样,就方便我们接收其它地方运来的物资了。
李宪民、汪秀兰听了都很高兴,后面李宪民通过组织,找到了当地一个儿子在游击军的地主,由他出面成立了一支“自卫军”,控制了汝溪镇。由此,汪秀兰就开始陆续收到很多的常用物资,解决了第一大队的物资短缺问题。
第一大队各中队在分别到达各指定地域后,采用各种伪装战术,一点一点地蚕食各地的民团。随着红色区域面积的不断扩大,四川省委取消了原准备在川东发动的第三次游击战争打算,把所有的希望全都寄托到了第一大队的身上。
在虎城镇驻扎后,王昆根据李宪民提供的情况,又派警卫中队的侦察分队对周边的情况进行了再次侦察,很快就准确掌握了周边的情况。
在虎城镇的周边,还有南岳镇、平滩镇、竹山镇、袁驿镇等几个较大的镇子驻扎有实力较强的民团。这些民团,规模都在数百人之间,他们欺压良善、无恶不作,既是建立红色政权的绊脚石,也是游击军消除身边隐患必须除掉的毒瘤。
为了隐蔽攻击,不让各民团知道攻击部队的身份和实力,王昆命令邓大猛带着突击中队和警卫中队的两个排出击。
邓大猛带领部队首先攻击的是南岳镇,这个镇上的民团驻扎在镇子北侧一处山坡上的民房内。这个山坡是南高北低,民房是由几个三合院连接起来的大宅子。
这种三合院的大宅子是很大的,一般上房有5-7个房间;两个侧面分别有4-6个门,看起来是一个一个的房间,但每个门的背后连着的还有三到四个房间。
山下有一条大道向东西两边延伸,大道的下边是一条小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