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卫国领着这群心里犯嘀咕的老师傅,
穿过吵吵闹闹的车间。
最后停在一间单独隔开的精密加工房前。
这里干净得不像话,地上能照出人影。
几台改造过的机床,安安静静地立在那,
像几个不说话的钢铁疙瘩。
“我们就在这儿做实验。”
林卫国指着一台核心的磨床。
“为了精度,这台机床的导轨、主轴、
冷却系统,我们都动过大手术。”
他一开口,没有半句废话,全是硬邦邦的技术。
“老式的V型导轨,走到微米级就发抖,跟人腿软一样。”
“我们改用交叉滚子导轨,加了静压润滑,
理论上能把摩擦能降到千分之一往下。”
这群老师傅本来还斜着眼听。
可听着听着,脸上的表情就收起来,一个个变得严肃。
林卫国嘴里蹦出的这些词,有的他们听过,但没整明白。
有的,压根就是天书!
静压润滑?交叉滚子导轨?
这些玩意儿从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嘴里说出来,让他们心直突突。
这小子,不是在背书,是真干过!
“光说没用。”
林卫国介绍完,笑了笑。
“各位师傅都是行家,咱们直接看活儿。”
他从一个恒温箱里,拿镊子夹出一枚成品轴承。
小心地放在一块铺着黑绒布的托盘上。
那轴承就鸽子蛋那么大,在灯光底下,亮得晃眼。
表面跟镜子一样,找不出一丝加工的痕迹。
“这就是我们做出来的样品。”
老师傅们呼啦一下围过来,连呼吸都放轻。
一个个伸长脖子,像看什么稀世宝贝。
“我的天……这光洁度,也太吓人了!”
一个老师傅没忍住,叫出声。
“我磨了三十年活儿,从没见过这么亮的!”
“你们看那个滚道,就跟拿笔画出来的一条黑线,一点水波纹都没有。”
“神了,真是神了。”
光用眼睛看,这群老家伙就已经服了一半。
“各位师傅,光看外表,那是外行看热闹。”
林卫国把托盘端到一台检测仪器边上。
“这是咱们厂最精的圆度仪,误差不超过0.1微米。”
“咱们当场测,用数据说话。”
他熟练地操作仪器,把轴承内外圈分别夹好。
探针轻轻搭上滚道,匀速转动。
示波器上,一条绿线画出一个几乎完美的圆。
旁边的显示器上,数字一阵狂跳,最后停住。
“外圈滚道圆度,0.42微米。”
“内圈滚道圆度,0.35微米。”
“综合跳动,小于0.9微米。”
林卫国把这三个数清清楚楚报出来。
整个加工房,安静得能听见心跳。
所有老师傅都跟被人点了穴一样,一动不动。
眼珠子紧紧盯在那个显示器上。
0.9微米!
这数字像一把大铁锤,
直直砸在他们每个人的天灵盖上。
他们厂里最好的机器,手艺最牛的师傅。
把老命拼上,最好的成绩也是8到10微米。
而且十次能成一次都得烧高香。
可人家呢?
随手拿出一个就干到1微米里头!
这他妈哪是差距,这是天和地的距离!
先前那个最不服气的东北老师傅,
嘴巴张得能塞进一个拳头。
脸上的表情从不信到震惊,
最后只剩下五体投地的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