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寒露过后的第七日清晨,小李的渔船刚驶入东极海眼西侧的捕鱼区,甲板上的微型监测浮标突然从绿色转为淡黄色——这是民生预警网启用以来,首次在非混沌节气出现异常。“不对劲!海水温度没变化,鱼群却在往反方向游,浮标肯定没误报!”小李立刻通过“渔民-防御站”专用通讯频道上报,屏幕那头,小冰的预警芯片同步收到浮标数据:“浮标检测到‘伪装型混沌能量’,频率与东海浮游生物能量高度相似,普通监测仪根本识别不出来!”
苏晴接到报告时,深渊研究院的小陈恰好传来新发现:前几日捕获的中继节点残片里,藏着“能量伪装算法”——深渊界通过模拟东海生物、洋流的能量特征,让混沌能量混入正常环境,避开常规监测,目标是悄悄激活之前未完全封堵的“微型通道雏形”。“必须立刻找到伪装能量的源头!小冰,你带冰控小队和草木师,用新升级的‘生物能量对比仪’排查捕鱼区;小沙,你协调镇海盟潜水队,重点探查浮标异常区域的海底,找通道雏形的位置;我让‘安宁号’启动‘全域伪装识别雷达’,覆盖整个东极海眼西侧,防止漏网!”
小冰的小队抵达捕鱼区时,海面看似与往常无异,只有几簇浮游生物随波浮动。她取出生物能量对比仪,将仪器贴近海水——屏幕上,正常浮游生物的能量曲线呈柔和的绿色,而其中一簇“浮游生物”的曲线却藏着细微的暗紫波动。“就是它!伪装成浮游生物的混沌能量源!”小冰让小林释放“辨伪净化藤”,这种藤蔓能通过根系分泌的“能量识别液”,区分真实生物与伪装能量,藤蔓接触那簇“浮游生物”时,梢端瞬间泛红,暗紫能量被逼出原形:那是一团拳头大小的“混沌能量球”,正缓慢向海底下沉,目标直指一处隐蔽的岩石缝隙。
“能量球在给通道雏形输送能量!小沙,你们到哪了?”小冰通过通讯器联系,小沙的潜水队刚下潜至五十丈深海,耐压反共振仪的“生物伪装识别”模式突然报警:“找到通道雏形了!在岩石缝隙里,直径约两米,能量球正往里面钻,通道壁上的混沌符文快激活了!”
小沙当机立断,让潜水队员将全域适配反共振仪调至“深海生物模式”——仪器瞬间同步周围洋流的能量频率,淡黄沙晶从仪口中喷出,顺着缝隙蔓延,在通道壁上形成“沙晶隔离层”;同时,小冰在海面指挥草木师释放“缠根净化藤”,藤蔓顺着岩石缝隙向下生长,与沙晶隔离层交织,形成“藤晶双封层”,彻底阻断能量球与通道的连接。“能量球被藤晶困住了!对比仪显示,它的伪装算法开始崩溃,马上就能提取核心数据!”小陈的声音从研究院传来,仪器屏幕上,暗紫能量球的伪装层逐渐消散,露出内部的“混沌数据芯”。
当能量球被成功捕获,从数据芯中解析出的情报让防御站众人脸色凝重:深渊界已研发出“生物伪装突袭战术”,计划用千万个微型能量球伪装成浮游生物,在东海各海域同步激活微型通道雏形,形成“分散式入侵点”,让跨域防御网顾此失彼,为后续的“混沌军团渗透”铺路。“分散式攻击最难防,靠人力排查根本来不及!”舰长老吴皱着眉,“必须让防御体系‘自己学会识别威胁’!”
苏晴立刻召集五域技术骨干,启动“防御体系智能化升级”计划:
1.监测智能化:在“安宁号”及各防御塔的雷达中,嵌入“生物能量数据库”,收录东海常见生物、洋流的能量特征,雷达能自动对比异常波动,识别伪装能量,误报率控制在0.1%以下;
2.处置自动化:在微型通道雏形可能出现的区域(如暗礁缝、深海裂隙),预先布设“自动反制单元”——一旦监测到伪装能量,单元会自动释放沙晶与净化藤种子,形成临时封堵层,同时向防御站发送警报;
3.民生联动智能化:给渔民的监测浮标加装“能量对比芯片”,浮标不仅能变色预警,还能自动上传异常数据至防御站数据库,与专业监测网形成“数据互通”,比如小李的浮标发现异常时,“安宁号”的雷达会同步锁定该区域,无需人工转接。
升级工作在十日内完成。当小冰和小沙带着新修士小队,在东极海眼进行“智能化防御测试”时,模拟的“伪装能量球”刚进入监测范围,“安宁号”的雷达就立刻报警,屏幕上自动标出能量球的位置、伪装类型;海底的自动反制单元同步启动,沙晶与净化藤在三分钟内完成封堵,整个过程无需人工干预。“太高效了!之前手动处置至少要半个时辰,现在三分钟就搞定!”新修士小海兴奋地记录数据,他是小李的侄子,因受防御站守护东海的影响,主动加入了实训营。
测试结束后,小李的渔船带着一筐新鲜的银鳞鱼来到防御站,他指着甲板上的新浮标,笑得合不拢嘴:“现在浮标不仅会变色,还能跟我说‘有危险’,咱们渔民出海更安心了!”小冰笑着接过鱼筐,递给小海:“这是民生预警网的‘活数据’,以后你跟着小李叔多学学,知道渔民需要什么,才能把防御做得更贴地气。”
夕阳下,东极海眼的海面上,智能化监测浮标连成一片绿色的“安全网”;“安宁号”的雷达在海空间盘旋,屏幕上的生物能量曲线平稳流动;深海的自动反制单元泛着淡微光,如同隐形的守护者。小冰和小沙站在防御塔上,手中的预警芯片已升级为“智能分析款”,能自动生成“威胁概率报告”——屏幕上,当前东海的“伪装威胁概率”显示为0.03%。
“之前总担心防不住分散的威胁,现在有了智能防御,咱们能把更多精力放在预判深渊的下一步动作上。”小沙望着远方的海平面,“研究院说,从能量球的数据看,深渊界可能还会升级伪装算法,咱们得提前准备。”小冰点了点头,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海图,上面用红笔圈出了几处“微型通道高风险区”:“我已经让草木师在这些区域种了‘辨伪藤’,就算伪装算法升级,藤蔓也能凭根系的识别液发现异常。”
苏晴站在一旁,看着两人熟练地规划防御,掌心的圣晶碎片泛着柔和的光。她想起林辰离开前说的话:“最好的防御,是让守护成为一种‘本能’——让监测网本能地识别威胁,让处置单元本能地应对危机,让每个人都本能地守护这片海。”如今,跨域联盟的防御体系正在走向这种“本能”,智能化的设备、成长起来的年轻修士、紧密联动的民生,共同织就了一张“看不见却坚不可摧”的守护网。
“智能化防御”篇章,在“伪装破解-智能升级-民生融合”的闭环中落下帷幕。这一章不仅通过技术迭代,让跨域防御从“人力主导”走向“人机协同”,更让年轻修士理解了“防御不仅要专业,更要贴近民生”的深层意义——守护东海,从来不是防御站的“独角戏”,而是渔民、修士、技术人员共同参与的“大合唱”。而深渊界的伪装战术虽被破解,但更大的挑战仍在前方,跨域联盟的智能化防御网,已做好了迎接新威胁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