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如此!”麴智盛慨然应诺,“我草原儿郎,亦知保家卫国!定与楚骁兄并肩作战,驱除胡虏!”
经过短暂休整和补充,靖南-西州联军主力,在楚骁与麴智盛的共同率领下,开始北渡黄河。这一次,不再是防御,而是进攻!
联军前锋渡过黄河后,向北平推,在漳水南岸与一支约五千人的狄人骑兵部队遭遇。这支狄骑由阿史那贺鲁麾下大将统领,任务是袭扰联军后方,迟滞其北上速度。
联军前锋指挥官并未慌乱,立刻下令结阵。火铳手居前,弓弩手居后,骑兵两翼警戒。
狄骑依仗速度,试图以骑射骚扰,然后寻找破绽冲锋。然而,联军火铳的射程和威力远超普通弓箭,几轮精准的齐射,便将试图靠近的狄骑射得人仰马翻。
狄将见占不到便宜,又见联军后续部队旗帜,不敢恋战,丢下数百具尸体,仓皇北遁。联军初战告捷,士气大振,继续向北挺进。
联军兵不血刃,进入已是空城一座的河间府。此地官员守军早已闻风而逃。楚骁并未停留,留下部分兵力驻守,并委派随军文官建立临时政权,推行靖南新政,招募当地青壮,加以整训,作为后备兵源。他深知,北伐深入,必须建立稳固的地方政权和后勤基地。
面对联军主力北上,阿史那咄吉采取了坚壁清野、收缩兵力的策略,将其主力集中于幽州附近,并牢牢控制着通往塞外的要隘——居庸关。只要居庸关在手,狄人进可攻,退可守。
楚骁与麴智盛商议后,决定派出一支奇兵,尝试夺取此关。
执行此任务的,是岩鹰麾下最擅长山地潜行作战的俚人精锐,以及部分西州善于攀爬的斥候,共两千人,由一员悍将率领。
他们不走官道,专拣山间小径,昼伏夜出,绕过狄人重重哨卡,历经艰险,终于潜行至居庸关侧后方的险峻山岭。
是夜,月黑风高。奇袭部队利用绳索钩爪,如同灵猿般攀上陡峭的关墙!守关狄军注意力大多集中在关前大道,根本没料到敌人会从几乎不可能攀爬的后山绝壁出现!
战斗在关墙之上爆发,短促而激烈。俚兵与西州斥候悍勇异常,迅速解决了关楼附近的守军,并打开了关门!
早已埋伏在关外的联军精锐骑兵,在麴智盛亲自率领下,如同潮水般涌入关内!守关狄军猝不及防,大部被歼,少数溃散北逃。
雄关居庸,就此易主。
居庸关的失守,如同斩断了阿史那咄吉一条重要的臂膀!他失去了从容退往塞外的通道,也失去了一个重要的前出基地。联军主力趁势推进,兵锋直指狄人在幽州最后的堡垒。
消息传回孟津大营,楚骁看着地图上被标注为已方的居庸关,眼中终于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他知道,决战的地点,已经不再是黄河,而是那座北方重镇——幽州!阿史那咄吉和他麾下的二十万狄人主力,已被逼到了墙角。最终的较量,即将在幽燕大地上演!他下令全军加速前进,与麴智盛部汇合,准备与狄人进行决定华夏气运的最后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