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锄头是铁头木柄的,木柄上有一个小裂痕,是去年干活的时候弄的,”刘芳说道,“而且锄头把上缠了一圈蓝色的布条,防止滑手。”
林砚又看向周强:“你的锄头呢?拿出来我们看看。”
周强犹豫了一下,转身回家里拿出了一把锄头。众人凑过去一看,锄头果然是铁头木柄,木柄上有一个小裂痕,锄头把上还缠着一圈蓝色的布条,和刘芳描述的一模一样。
“你看!这就是我的锄头!”刘芳激动地说道,“他还敢说不是偷我的!”
周强急得满头大汗:“这真的是我的!我缠的布条还是我老婆的旧衣服剪的!”
双方又开始争吵起来。林砚示意众人安静,然后对苏晓递了个眼色。苏晓立刻拿出工具箱,拿出指纹粉和毛刷,对周强手里的锄头进行勘查。
“大家安静,”林砚说道,“锄头是常用的工具,上面会留下使用者的指纹。我们提取一下锄头上的指纹,再对比刘芳和周强的指纹,看看谁的指纹更多、更清晰,就能判断这锄头平时是谁在用。”
众人都安静下来,盯着苏晓的动作。苏晓小心翼翼地用毛刷蘸上指纹粉,在锄头把上轻轻扫动。很快,锄头上显现出了几枚清晰的指纹。苏晓用胶带将指纹提取下来,然后分别让刘芳和周强按了指纹样本。
与此同时,林砚走到刘芳的菜地旁,查看了一下菜地的情况。他注意到,菜地边上有一个明显的锄头明显痕迹,旁边还有几根蓝色的纤维碎屑。他立刻用镊子将纤维碎屑夹起,放在载玻片上。
回到巷子口,苏晓已经完成了指纹比对。她拿着指纹样本和提取到的指纹,对林砚说道:“锄头上的主要指纹是周强的,但在锄头把的末端,发现了一枚模糊的指纹,经过比对,是刘芳的。另外,锄头上还发现了一些泥土,和周强宅基地上的泥土成分一致。”
林砚点点头,又拿出载玻片,对众人说道:“我在刘芳的菜地边上提取到了几根蓝色纤维,和锄头上缠的蓝色布条材质一致。现在我们来看看这几根纤维的情况。”
他用火柴点燃了一根蓝色纤维,纤维蜷缩成球,烧起来有化纤的味道。“这是化纤纤维,”林砚说道,“周强说布条是他老婆的旧衣服剪的,我们可以看看他老婆的旧衣服是什么材质的。”
周强的老婆听到这话,立刻从家里拿出了几件旧衣服。林砚查看后发现,这些旧衣服都是棉质的,烧起来有焦糊味,和锄头上布条的材质不一样。
周强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眼神也开始躲闪。林砚盯着他的眼睛:“周强,现在证据摆在面前,你还有什么要说的?”
周强沉默了许久,终于低下了头:“警官同志,我错了。宅基地确实是刘芳家的,我就是想占点便宜。昨天下午,我看到刘芳的锄头放在菜地边上,就想偷过来用,还想着如果她发现了,就说是我自己的。没想到还是被你们查出来了。”
真相大白,周强主动承认了错误,不仅归还了锄头,还向刘芳道歉,并表示愿意归还侵占的宅基地。刘芳也接受了道歉,双方握手言和。
围观的居民纷纷鼓掌:“还是警官同志厉害,用新技术一下子就查清了真相!”
林砚看着眼前的场景,对身边的警员们说道:“大家看到了吧,这些新技术不仅能破大案,也能解决民生小案,守护老百姓的安宁。以后大家要多练习,把这些技术用在实际办案中。”
警员们纷纷点头,脸上满是坚定。老王感慨道:“以前总觉得这些新技术没用,今天才知道,关键时刻能帮大忙。以后我一定好好学,再也不凭经验办事了。”
林砚笑了笑,抬头看了看天。雪已经停了,阳光透过云层洒下来,照在巷子里,温暖而明亮。他知道,推广新技术的路还很长,但只要能帮到老百姓,能让更多案件真相大白,一切都值得。
就在这时,苏晓的手机响了。她接完电话,对林砚说道:“林队,实验室那边传来消息,之前送检的那批纤维样本比对结果出来了,和城西盗窃案的嫌疑人衣物纤维一致。”
林砚眼神一凛,立刻对众人说道:“走,回队里!城西盗窃案有线索了!”
众人立刻收拾好工具,跟着林砚往刑侦大队赶去。寒风中,警服的身影匆匆而过,朝着正义的方向,坚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