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陈过庭补充道,“政和五年至今,全国在册官员,合并重叠之祠禄、恩荫虚职,经考成与自愿转任、致仕,已成功裁汰冗官、庸官、劣官,共计三万八千七百余人!累计节省俸禄、开支,约合钱三千四百余万贯。被裁官员,部分转任新设之实务部门,部分领取补偿归乡。”
赵佶听罢,缓缓颔首,目光锐利地扫过群臣:“近三万九千员不合格者被清理出朝堂与地方!省下三千四百万贯!此乃刮骨疗毒,不得不为!吏治不清,万事皆空。《考成法》非一时之风,乃长久之国策!望诸卿以此为准绳,勤勉任事,莫要自误!”
“臣等谨记圣谕!”百官齐声应道,心中无不警醒。
最后,赵佶问到了帝国的根基——农业。他看向司农寺卿。
“司农寺。”
一位面容黧黑、看似老农般的官员出列,正是司农寺卿赵霆:“臣在。”
“如今各地农桑情况如何?产出可还稳定?前番令尔等试种之海外新种,结果怎样?”赵佶对此尤为关心,粮食安全是一切的基础,而高产的作物更是人口增长、社会稳定的关键。
赵霆奏道:“托陛下洪福,今岁除北伐波及之北地数州稍受影响外,其余各路皆算风调雨顺,夏粮、秋粮入库,与去岁持平略增。江南、两湖等主要产粮区,皆是大熟。”
他话锋一转,提到了新品种:“至于海外新种,陛下曾提及之占城稻,耐旱、早熟、不择地而生,于福建路试种两季,结果甚佳!平均亩产比当地稻种高出近两成,且生长周期短,极利于南方稻麦轮作或种植双季稻!臣已命人留足种粮,计划于明年开春,在江南东、西两路及两浙路,择地大力推广!”
“好!占城稻若能推广开来,于我朝粮产,功莫大焉!”赵佶精神一振,这是实实在在的好消息。但他旋即又问:“那……朕曾提及的,那种穗大如拳、籽粒金黄名为‘玉米’,以及藤蔓生长、块根肥大、极耐贫瘠之‘红薯’,还有那种地下结块茎名为‘土豆’的作物呢?可有消息?”
赵霆脸上露出一丝惭愧之色,躬身道:“陛下恕罪。臣已多次咨询市舶司及往来海商,彼等皆言,于南洋、西洋等地,确实未曾见过陛下所描述那般模样的‘玉米’、‘红薯’与‘土豆’。或许……或许其产于更遥远之西夷大陆,海商足迹未至。目前,唯有这占城稻,确是从占城国引入,且试种成功。”
赵佶闻言,心中略有失望,但也能理解。这个时代航海技术有限,美洲的作物尚未传播过来。他叹了口气,叮嘱道:“无妨,继续留意便是。一旦发现类似作物,不惜重金求购,立即组织试种!农桑乃国之根本,良种更是重中之重,司农寺万不可懈怠。”
“臣遵旨!”赵霆郑重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