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1977年高考又一春 > 第20章 闯过生存关

第20章 闯过生存关(1 / 2)

好在苏春英不像她姐那么腼腆。这姑娘手脚麻利得很,单手就能和三十斤玉米面,蒸出来的窝头个个暄软蓬松,摊的煎饼薄得能透光。她有这干活的好手艺,立马成为众知青的膜拜对象。

苏春英虽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姑娘,可性格开朗大方,见了知青就甜甜地叫“哥哥”叫“姐姐”。她总每天热心肠地帮着知青打扫卫生,给女知青们送来大铁盆、搓衣板,教她们如何盥洗衣服。

知青们,尤其是女知青们,很快就喜欢上了这个小妹妹,还跟着她学起了做饭。

做饭看着简单,真动起手来才知道真的够麻烦。女知青们手忙脚乱地学着,才明白这活儿既要技巧,更得靠经验。

贴饼子还好,主要的注意事项就是往滚烫的锅沿上甩面饼时,小心别烫着手。

发面就讲究了,酵母放多少,发多久,都得掐准点。发不够,蒸出来的窝窝头又小又硬,像缩水又干瘪的柿子,不好看也还不好消化;发过头了,窝头就带股酸味儿。

除了窝窝头,当地还流行摊煎饼。

学这手绝活,女知青们可没少吃苦头。先是推磨把玉米粒儿碾成粉,磨快了粉粗,磨慢了黏磨盘,讲究的是个匀称劲儿。

磨好的玉米粒还得用水发泡一晚。第二天一大早再上细磨碾。这一整套下来,纯是力气活儿。

等玉米面糊发酵得恰到好处,就被搬进灶房。想吃甜煎饼,就在面糊刚发还没泛酸时摊;想吃酸煎饼,就得等面糊微微泛酸。然后人蹲在尺半高的鏊子前,底下塞几把麦秸秆。

鏊子烧热了,苏春英手腕灵活一转,舀满玉米糊的勺子沿着鏊子中心画个圈,面糊就“刺啦”一声摊开,变成一张金黄油亮的圆饼。

她再用刮板迅速刮平,添把火,反复刮匀,直到饼薄厚一致。等边缘焦黄,散出玉米的香甜气息,她用小铲子利落地一翘一转,双手捏住边儿,“哗”地一下子整张煎饼就被揭了下来。趁着煎饼飘起来的当儿,微微转身,便把这张薄如蝉翼的煎饼摞在一旁的高粱杆儿编织的盖垫上。一张张摞起来,慢慢就甚为壮观。

如果想吃嘎嘣脆的煎饼,就要掌握住火候,让煎饼在鏊子上稍微多停留会儿。这样的煎饼泛着金黄的烘烤色,含在嘴里咬一口,嘎嘣脆,香甜酥脆,味道绝佳。

可换城里姑娘上手,不是面糊甩得四处都是,就是刮板用不对劲儿,摊出来的煎饼破得像渔网。

等煎饼摊到百来张,就开始叠煎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