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是不是想主动让出球权,在场上看欧文表演,还是说是在怄气。
但是总之,这种级别的表现,肯定是无法带着绿军赢球的。
相较之下,雷霆这边,就要和谐的多。
陈熙全场20投14中,得到36分5板8助。
威少16投7中,得到18分8板11助。
戴维斯18投13中,得到29分13板2助。
三巨头稳定发挥,吃下了球队绝大多数球权的同时,也给出了高效的回报。
此外,亚历山大,也是日渐成熟,本场比赛11投7中,得到了16分3板5助的数据。
他渐渐的也找到了自己在这支雷霆队内,合适的位置。
衔接段的第一组织点,第二攻坚手。
与陈熙搭档时,放心的交出球权,然后为他拉开空间,再伺机空切。
与戴维斯搭档时,则是稳定的利用挡拆,与戴维斯配合,第一选择是给戴维斯创造禁区的进攻机会,第二选择是借戴维斯的掩护,突破后自己终结。
Sga在经过了半个多赛季的适应后,也是渐渐的展现出了他在个人进攻方面的天赋。
在日常与陈熙的训练中,也是收获良多。
现在的他已经能成熟的运用自己的控运技术,来完成中距离乃至篮下的终结了。
甚至,他的篮下终结效率,已经能比陈熙和威少要略高了,在雷霆队内,仅次于戴维斯的水平。(抛开样本量)
将这个替补席上的主控手,成功培养起来后,雷霆的体系搭建终于趋近完成。
多诺万对此也是长舒一口气。
与别的球队有所不同,雷霆本赛季的体系搭建,着实是花了他不少的时间与精力。
其他球队可能一个赛季,在开赛后的前20场球里,就能确认自己的定位、实力、战术体系与框架,从而敲定本赛季整个的长远计划与目标设计。
但是雷霆这边,却足足用了五十场球,首要原因是,上半赛季,球队频繁的遭遇伤病。
威少与戴维斯,先后续上的伤情,让球队陷入了一段时间的挣扎。
虽然陈熙单独带队,或者搭档另一人,双核带队时,用非常高光的表现,暂时的掩盖住了球队的问题。
但是作为主教练,显然不可能拿那段时间的比赛样本,来当做参考。
所以三巨头同时在场时的比赛样本过小,也让多诺万在对于比赛的设计上,会有些摸不准。
第二点就是亚历山大的培养。
对于这个年轻球员,多诺万一开始并不算也不看好,他只是希望,亚历山大能够快速成长起来,然后承担起衔接段,给陈熙或者戴维斯送球的任务,至于季后赛,拉满威少的时间就是了,反正威少是个体能怪。
但是到了威少受伤的那段时间里,多诺万突然发现,亚历山大的潜力,好像并不止于此。
他好像还可以有更大的开发空间,更多的持球戏份。
于是他又临时调整了方针,针对亚历山大的个人技术特点,设计了一小部分战术,放在常规赛中进行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