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宇轩在S省内部发起的凌厉反击,如同在看似平静的冰面上凿开了一个窟窿,冰层下的暗流开始剧烈涌动。那位工信厅副厅长的“病假”,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暂时退场,更是一个明确的信号,让许多原本隐藏在幕后的力量开始重新权衡利弊。
赵瑞龙在京城得知消息后,将手中的水晶酒杯狠狠摔在了地毯上,猩红的酒液如同血迹般晕染开来。
“秦宇轩!好一个秦宇轩!”他英俊的面容因愤怒而扭曲,“居然让他找到了反咬一口的机会!”
他身后的阴影里,一个声音冷静地响起:“赵总,稍安勿躁。扳倒一个副厅长,伤不到我们的根本。秦宇轩这是狗急跳墙,想把水搅浑。关键是苏晓明这颗棋子,绝不能让他落到对方手里。”
赵瑞龙深吸几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那边处理干净了?”
“已经转移到更安全的地方,断了一切可能的联系。不过……秦宇轩那边似乎已经有所警觉,我们之前的接触可能留下了痕迹。”
“痕迹?”赵瑞龙眼神一寒,“那就让他们查不到!必要的时候,让那颗棋子彻底‘闭嘴’!”他的语气中透出一股毫不掩饰的狠厉。
就在赵瑞龙图穷匕见,准备采取更极端措施的同时,秦宇轩的布局也在加速。
方文谦整理的那份关于副厅长违纪的扎实材料,被直接送到了省委宋书记的案头。宋书记仔细翻阅了整整一个下午,期间只叫了一次省纪委韩书记进去简短商议。没有人知道他们具体谈了什么,但当天晚上,省纪委一个独立的调查小组便悄然成立,目标直指那位“病休”的副厅长以及其所涉及的智慧城市项目招投标问题。
这一举动,意义非凡。它意味着,秦宇轩成功地将一部分战火引向了对手的阵营,省纪委正式开辟了“第二战场”。这不仅仅是为了自证清白,更是为了清除埋藏在S省肌体内部的隐患。
然而,对手的反扑也来得迅猛而刁钻。
几天后,一家颇有影响力的境外中文媒体,突然刊登了一篇长篇“调查报道”,矛头直指秦宇轩。报道不再纠缠于模糊的“暗示”和亲属问题,而是抛出了一个更具爆炸性的“指控”——诬陷秦宇轩在早年间担任某市市委书记时,在该市一项重大基建项目的土地审批中,存在“违规操作”,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并“协助特定企业低价拿地”。
报道还“言之凿凿”地列出了所谓的时间、地点、项目名称,甚至还有几个模糊的、号称是“内部文件截图”的影印件,以及一两个匿名的“前政府工作人员”的“证词”。通篇充斥着“据传闻”、“据信”、“可能”等不确定词汇,却编织了一个看似完整的“腐败故事”。
这篇文章迅速被国内一些别有用心的自媒体和网络水军转载、炒作,#秦宇轩旧案#、#国资流失#等话题开始在某些社交平台上悄然升温。
“省长,这是赤裸裸的诬蔑!那个项目当时的审批完全合规,所有流程都有据可查!”方文谦看到报道后,气得脸色发白,“他们这是伪造证据,颠倒黑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