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备忘录属于高度机密,仅在极小范围内传阅。泄密事件的发生,意味着在秦宇轩推动的核心圈层内,出现了不可信任的内鬼。其目的不言自明:制造舆论压力,挑动民众和更高层对秦宇轩谈判策略的质疑,从而阻挠乃至中断关键的能源合作。
省委书记亲自打来电话,语气严肃:“宇轩同志,报道我看到了。舆论反响不小啊,这件事必须妥善处理。谈判要继续,但内部的纪律和团结,更不能放松!”
压力如山般袭来。秦宇轩立刻召集指挥部核心成员开会,会议室气氛凝重。
“备忘录内容泄露,性质极其恶劣!”省发改委主任脸色铁青,“这不仅是工作失误,更是严重的政治纪律问题。必须彻查!”
“查,当然要查。”秦宇轩的声音冷峻,“但更重要的是,我们不能自乱阵脚,更不能因此影响谈判进程。对手希望看到的就是我们内部猜疑、停滞不前。”
他迅速做出部署:第一,由省纪委牵头,对接触过备忘录的人员进行内部秘密排查,但要控制范围,避免人人自危;第二,宣传部门主动引导舆论,淡化处理,不炒作、不争论,强调合作共赢的大方向;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他与中原省负责此事的领导紧急沟通,双方约定加快谈判节奏,争取在舆论发酵到不可收拾前,拿出一个双赢的最终方案,用事实回击一切质疑。
在巨大的压力下,秦宇轩展现出惊人的定力和智慧。他一方面稳控内部,一方面加速外部谈判。他亲自参与关键条款的磋商,往往能一针见血地指出双方利益的契合点和平衡点。
在一次内部讨论上,有下属对中原省的某个要求感到愤慨,认为对方欺人太甚。秦宇轩却摆了摆手:“谈判桌上,没有情绪,只有利益计算。他们提要求是本能,我们如何守住底线并实现目标,才是本事。看看他们要求的这个枢纽节点,看似他们占了便宜,但配套的管道建设和运营维护,正是我们平西能源化工集团的强项。为什么不能以此作为筹码,换取我们在股权和未来收益分配上的更多利益?”
他总能跳出具体条款的争执,从更宏观的产业链和价值链角度思考问题,引导团队找到破局的关键。这种化被动为主动、将挑战转化为机遇的能力,让参与谈判的团队成员由衷敬佩。
最终,在秦宇轩的强力推动下,陕东与中原省成功签署了《能源战略合作通道共建协议》。协议内容公布后,人们发现这是一个真正体现互利共赢的典范之作:陕东获得了稳定的能源外送通道和更合理的收益分成,中原省保障了能源供给安全,而平西能源化工集团更是凭借其技术优势,拿到了管道建设和部分运营的主导权,赵建国之前的担忧烟消云散。
协议签署的新闻发布会上,秦宇轩与中原省领导握手的照片占据了各大媒体头条。成功的合作事实,让之前的“泄密”风波和种种质疑不攻自破,显得无比苍白和可笑。
经此一役,秦宇轩不仅顺利推动了一项重大战略合作落地,更在风波中检验并净化了团队。那个泄密的“内鬼”虽然在秘密调查中暂时未能明确揪出,但其破坏力已被降至最低。秦宇轩心里清楚,与暗流中的对手较量,是一场持久战。
他站在办公室的窗前,望着远处工地上林立的塔吊。区域协同的宏伟大厦,正在一砖一瓦地夯实基础。他知道,前路绝不会平坦,暗流不会消失,但他这块“砥柱”,已在一次次风浪的冲刷中,变得更加坚定、更加沉稳。
他已经准备好了,迎接下一场,或许更为猛烈的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