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方面,孙德海虽然未再公开反对,但在“陕东强基产业发展基金”的审批上,依旧不温不火。财政厅根据秦宇轩的要求,加班加点拿出了方案初稿,但在上报省政府常务会议前,需要先经过分管财政的孙德海审核。
孙德海拿着方案,既不否定,也不点头,只是反复要求财政厅“补充数据”、“完善细节”、“进一步论证风险”。比如,他会问:“社会资本参与积极性到底有多高?有没有做过详细的摸底?”“劣后级资金的比例是否合适?会不会最终风险还是全部转移到财政身上?”这些问题看似专业,实则是在用程序性的反复询问,拖延方案的进程。
秦宇洞悉其用意,他让财政厅长直接向袁为民省长汇报了基金筹建的紧迫性和当前遇到的“技术性”拖延。袁为民亲自给孙德海打了电话,过问了此事。在省长的直接关注下,孙德海才勉强松口,同意将方案提交下一次省政府常务会议讨论,但私下里,他对身边人感叹:“秦宇轩这是要把天捅个窟窿,到时候风雨来了,可别指望谁都给他撑着伞。”
三、高长河的“小动作”
平西市委书记高长河,在明确无法阻挡区域协同的大势后,开始转而争取自身利益最大化。他指示平西市发改委和科技局,加紧制定了一份《关于强化平西市在区域协同创新中核心枢纽功能的若干意见》,其中包含了一系列向省里要政策、要资源、要项目的具体条款。
这份文件被直接送到了秦宇轩的案头,同时抄报了省委、省政府。高长河甚至在一次小范围会议上公开表示:“协同是好事,但平西的龙头地位不能动摇,省里必须给予平西足够的政策倾斜和资源保障,否则这个枢纽我们当得有名无实。”
这是一种典型的“跑马圈地”,试图在协同格局尚未完全定型前,先为平西市划下最大的蛋糕。秦宇轩看着这份文件,笑了笑,对前来汇报的周亦菲说:“长河同志这是怕吃亏啊。可以理解。你让指挥部研究一下,他们提出的要求,哪些是合理的,符合整体规划的,我们可以支持;哪些是过于本位主义,可能影响协同大局的,要坚决按住。记住,我们的原则是‘共赢’,不是‘独赢’。”
四、暗流与机遇
就在秦宇轩全力应对明面上各方反应的同时,周亦菲领导的“潜航”行动取得了关键进展。那个代号“章鱼”的咨询公司负责人,在“深蓝”小组持续施加压力和给出有限度合作承诺下,心理防线终于出现松动,提供了一份至关重要的录音片段。片段中,一个经过变声处理但语气居高临下的声音,明确指示“章鱼”要不惜代价阻挠光刻胶项目的进展,并提到了“上面的意思”和“不能让秦宇轩太顺”。
虽然声音经过处理,指向依旧模糊,但结合其他线索,足以让秦宇轩确认,对手的能量和决心都远超预期,而且就隐藏在体制内的高层。
“省长,是否顺着这条线继续深挖?”周亦菲在加密通讯中请示,语气凝重。
秦宇轩沉思良久,回复道:“证据链还不完整,贸然行动会打草惊蛇。继续外围调查,固定现有证据。我们的首要任务,还是尽快推动区域协同落地生根。只要我们把事情做成了,形成了大势,这些躲在暗处的魑魅魍魉,自然会暴露在阳光之下。”
放下通讯器,秦宇轩走到办公室的全省地图前,目光越过平西,投向更广阔的周边地域。他知道,眼前的这些阻力、拖延和小动作,不过是狂风暴雨前的微风细雨。真正的较量,在方案进入实质操作阶段后,才会到来。他必须抢在对手组织起更有效反击之前,让协同创新的列车加速启动,一旦车轮滚滚向前,任何试图阻挡的力量,都将被历史的洪流所碾碎。
他拿起笔,在地图上几个关键节点画下了重重的圆圈。下一站,该主动出击,去敲开邻居的大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