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周亦菲终于忍不住,打断了无休止的扯皮,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度,“‘强基铸链’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不是我们指挥部的私事,更不是哪个部门可以袖手旁观的额外负担!如果所有的规矩都成了阻碍发展的‘拦路虎’,那我们就必须研究,这些规矩是不是该改一改了!今天这个问题,请各位拿出解决方案和时间表,散会前必须明确下来!”
她罕见地展现了强硬的一面,会场瞬间安静下来。各部门负责人面面相觑,终于开始正视这位年轻女主任的决心。
匿名信的风波。就在周亦菲四处奔走、全力攻坚之时,一股暗流悄然涌动。几封匿名举报信被寄到了省纪委和省委主要领导的案头。
信中指责周亦菲在“强基铸链”项目中“独断专行,排斥异己”,“将重大科研项目当作儿戏,轻率支持不具备实力的民营团队”,甚至隐晦地暗示她与某些申报企业存在“不清不白的关系”。
这些指控捕风捉影,恶毒阴险,其目的显而易见——在她全力推动改革的关键时刻,泼上脏水,扰乱视线,拖延甚至扼杀“强基铸链”的进程。
消息很快传到周亦菲耳中。助手愤愤不平,建议她立即向组织说明情况,澄清事实。
周亦菲站在办公室窗前,看着窗外阴沉的天空,胸口堵得发闷。她不怕辛苦,不怕挑战,但这种来自暗处的冷箭,却让人感到身心俱疲。
她想起秦宇轩在她上任前的谈话:“……会遇到部门利益的藩篱,甚至会遇到技术突破本身的艰难……”他预见到了困难,却未必点明这其中的凶险。
沉默良久,她转过身,对助手平静地说:“清者自清。我们的工作,每一步都按程序进行,有据可查。现在最重要的,是尽快推动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只要事情做成了,这些谣言不攻自破。回复纪委,我欢迎组织随时调查。但现在,我没时间理会这些噪音。”
她重新坐回桌前,摊开那份亟待完善的风险分担与利益共享机制方案草稿。目光重新变得坚定。
她知道,这场攻坚战,不仅是技术与市场的较量,更是一场勇气、智慧与定力的考验。暗流越是汹涌,她越要稳住心神,扎扎实实,把钉子一颗一颗钉下去。
而此刻,在办公室,秦宇轩也看到了那几封匿名信。他眉头微蹙,将其轻轻放在一边,未作任何批示,只是拿起红色铅笔,在办公日历上“强基铸链月度汇报会”的日期旁,画了一个醒目的圈。
他相信周亦菲的品格和能力,更清楚改革进入深水区后必然面临的反扑。有些风雨,需要她自己去经历,去扛住。而他,会在最关键的时候,成为最坚实的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