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路途(2 / 2)

苏晓棠正低头回工作消息,闻言抬头望向窗外。道路两旁的香樟树正抽着新芽,嫩绿的叶尖上还沾着晨露,在阳光下闪着细碎的光。她忽然想起九年前刚随丈夫来康安时,冬天水管冻裂,是隔壁的王婶端来一锅热姜汤;夏天暴雨内涝,是社区主任蹚着齐腰的水把发烧的孩子背到医院。这些细碎的温暖曾在无数个加班的夜里,成为支撑她留在这座小城的勇气。

\"省城的银杏确实高大,\"她轻声说,\"但康安的香樟更有烟火气。\"转头看向丈夫,\"到了省里,知道你会更忙,但别总想着工作,记得每周给爸妈打电话。\"

秦宇轩点点头,目光落在副驾驶座上的文件袋里——那是他连夜整理的\"康安重点民生项目跟踪表\",从西康高速剩余标段的施工进度,到江北新区产业园区的招商意向,再到地质灾害预警系统的升级方案,每一项都标注着对接人和时间节点。省委领导说过\"要带着康安的经验去省里\",而这些沉淀了九年的实践智慧,正是他赴任后最扎实的底气。

车过收费站时,秦子健突然大喊:\"爸爸!后视镜里有座山!\"顺着他的手指望去,青黛色的山峦起伏如卧龙,那是康安的南屏障,山顶的电视塔依然清晰可见。九年前他第一次爬上那座山,在观景台俯瞰整座县城时,曾在笔记本上写下:\"要让这里的百姓住得上好房子,喝得上干净水,走得上安全路。\"如今再看,那些曾经写在纸上的愿景,早已化作鳞次栉比的新居、纵横交错的管网,和川流不息的车流。

\"那座山会一直在这里。\"秦宇轩轻声说,\"就像康安永远是我们的根。\"

秦子健似懂非懂地点头,转而举起铁皮盒子晃了晃:\"等我上初中了,就把这些宝贝分给新同桌!不过最底下那块星星形状的鹅卵石要留着——那是去年夏天我和妈妈在江边捡的,妈妈说像爸爸的眼睛!\"

苏晓棠耳尖微红,假装去够后座的安全带,却悄悄用指尖抹了下眼角。九年前,她刚到康安不久,就跟着秦宇轩走遍了每一个乡镇,看着他如何在简陋的办公室里规划着城市的发展,如何在田间地头与农民交谈,如何在灾难来临时冲在最前线。那时候的她,虽然对这座小城充满陌生,但对丈夫的敬佩与日俱增,也渐渐在这片土地上找到了归属感。

秦宇轩望着儿子红扑扑的脸蛋,忽然想起九年前在康安火车站送别老领导时,那位白发苍苍的前辈拍着他肩膀说:\"小秦啊,当官一阵子,做人一辈子。老百姓记着的,从来不是你盖了多少楼,而是你有没有把他们放在心上。\"

轿车驶入高速公路服务区时,秦宇轩摇下车窗点了支烟。晨雾散尽后的天空湛蓝如洗,远处省城的轮廓已经隐约可见——高楼群像春笋般拔节生长,高速公路网如蛛丝般密集延伸。没有导航,他只需记住几个关键路口的标志性建筑,就能准确到达目的地。他掐灭烟头,转身回到车内,看见儿子正趴在车窗上数云朵,苏晓棠靠在座椅上闭目养神,阳光透过挡风玻璃洒在她微微蜷起的指节上。

\"还有两个小时就到省城了。\"他轻声说。

秦子健立刻坐直身体:\"那我能先去新学校看看操场吗?听说他们的跑道是红色的!\"

苏晓棠睁开眼,嘴角扬起温柔的弧度:\"先去酒店放行李,再去看看新家,晚上爸爸带你去吃省城最有名的牛肉面——比康安的还要宽三指。\"

秦宇轩望着前方笔直的高速公路,九年的地方历练,让他学会了如何在一方水土上扎根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