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从1982到1987,六个春秋在秦宇轩的笔耕与课堂间悄然流逝。
他依旧是那个连轴转的“大忙人”,备课、调研、写作填满了每一个日夜,唯有书架上日益增厚的着作、期刊上不断更新的署名,记录着岁月的沉淀。
1987年夏末的一个午后,秦宇轩正在办公室整理“七五计划”初期调研数据。
办公桌上的电话突然响起,听筒里传来熟悉的声音:“小秦,我是田主任。晚上有空吗?来家里吃顿便饭。”
秦宇轩愣了一下。
以往和田主任的交集,全围绕着经济会议、政策调研,这般纯粹的“吃饭邀约”,还是头一次。
他连忙应下:“有空的,田主任。麻烦您了。”
挂了电话,秦宇轩心里泛起嘀咕。
田主任向来务实,从不搞无意义的应酬,这次突然约饭,想必另有缘由。
他收拾好桌上的资料,提前半小时下班,拎了两盒茶叶,往田主任家赶去。
田主任家的晚饭简单却丰盛,几样家常小菜,一壶热茶,氛围轻松。
寒暄过后,田主任放下筷子,神色认真起来:“小秦,跟你说件正事。你有没有想过,离开学校,到政府部门工作?”
秦宇轩心里一震,一时没反应过来:“田主任,您的意思是?”
“省委书记林致远同志的秘书,将要被派往基层锻炼了,现在正物色新人选。”田主任缓缓道,“省委大院里挑了一圈,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既要懂理论,又要接地气,还得敢闯敢拼。”
他喝了口茶,继续说:“上次经济工作会议后,我跟省委秘书长提过你。他特意调了你的资料,你的论文、调研成果,甚至你大学时开饭店、做服装生意的经历,都了解得清清楚楚。”
秦宇轩有些意外,那些年少时的创业尝试,他早已鲜少提及。
“秘书长说,你研究生毕业后专心搞研究,出了不少实绩,能力完全能胜任书记秘书一职。”田主任看着他,“他把情况汇报给林书记,书记对你的年龄、履历都满意,就是对人品还需再观察。”
原来,为了选到合适的人选,组织上挑了五六个候选人,反复比较后,秦宇轩成了重点考察对象。
这次让田主任约他吃饭,就是想先探探他的意愿。
“林书记的意思是,先问问你的想法。要是愿意,后续会有正式的考察流程;要是不想离开学校,也不勉强。”田主任语气诚恳,“这是个难得的机会,能直接参与顶层政策的制定,对你的研究、对你想做的事,都是助力。”
秦宇轩沉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