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四合院:从厨艺精进些许开始 > 第126章 雨柱!通透!太通透了!你这路数,我老俞是彻底服了!

第126章 雨柱!通透!太通透了!你这路数,我老俞是彻底服了!(1 / 2)

睡了美美一觉,何雨柱六点四十二分准时起床。

洗漱,提取物资,吃饭,出门。

出门后,他脚步一拐,奔了派出所。

手里拎着个网兜,里头是的两包好红茶——好东西,自己喝也行,送人更显情分。

派出所副所长王大牛,这会儿刚泡上茶,见何雨柱进来,嘴咧得跟瓢似的:

“哟!柱子哥?稀客啊!快坐快坐!”

王大牛现在可是春风得意,工作顺利,红光满面。

“大牛,找你唠两句。”何雨柱也不客气,坐下就把网兜往桌角那么随意一放,“顶好的祁红,提神。”

王大牛嘴上客气:“嘿,这怎么话说的……咱这老同学,还来这一套!”手上却麻利地收下了。

他知道柱子哥现在发达了,好多单位抢他,手头上茶叶啦,啥的,不缺!

何雨柱直接点明来意:“有个事儿,跟你通个气。就我那院儿,今儿晚上,要开全院大会。”

“哦?”王大牛来了兴趣,他知道柱子那个院儿,事儿多,水深。

“易中海攒的局,”何雨柱慢悠悠地说,“这位一大爷啊,什么脾性你也清楚。昨儿晚上,我看见他揣着东西进了刘海中的屋,又去找了阎埠贵。他还溜着水果罐头,挨家挨户串门呢。”

王大牛听着,眉头一挑:“嚯!这是下血本拉票啊?唱哪出?”

何雨柱嘴角挂着点似笑非笑:“还能哪出?想当稳他那个四合院大家长呗。

觉着前两天丢了面子,憋着劲儿要在全院大会上找补回来,把我和许大茂按下去,让他那套公道继续管用。”

“啧!”王大牛乐了,“好嘛!柱子,你来得太是时候了!我这正愁呢!

上头刚下的精神,让抓一批现在还搞封建大家长做派、压制群众民主的典型!

这不,妥妥的送上门的功劳吗?易中海这老小子,撞枪口上了!”

他兴奋地搓着手:“私下串联、利益输送送礼拉票、操控大会、压制不同意见……这哪一条都够他喝一壶的!柱子,你这情报,顶得上一个排!”

何雨柱一点不意外:“我就琢磨着,这事儿得让你知道。这菜都备齐了,火候到了,自然见分晓。”

“放心!”王大牛拍胸脯,“我这就安排俩机灵的,提前去你们院儿蹲灶台。

让他易中海使劲蹦跶,蹦跶得越欢实,到时候摔得就越响!等他自以为拿稳了锅铲,露出他那套大家长嘴脸的时候,嘿……”

王大牛做了个收网的手势,“咱就给他来个出锅装盘!”

“得嘞!”何雨柱站起身,“有你这话,我就等着看这出火候戏了。我还有一摊子事儿,我先撤。”

“慢着!”王大牛叫住他,“柱子,你这人情练达的功夫,还有这看事儿下料的火候……啧,真绝了!不愧是咱的大厨!”他竖起大拇指。

何雨柱摆摆手:“嗐,这算啥?过日子跟做菜一个理儿,料备齐了,火候看准了,该翻勺时别犹豫,该出锅时别含糊。走了!”

说完,转身出了派出所,脚步轻快。

刚进研究所,就被俞总工拉进了他办公室。

何雨柱风衣都还没来得及脱下,就被热情地按在了办公桌对面的木头椅子上。

“来来来,雨柱,快坐!外头冷吧?先喝口热茶暖暖!”

俞总工一边说着,一边手脚麻利地从暖水瓶里倒出开水,冲进桌上两个印着“先进生产者”红字的搪瓷缸子里,捏了一小撮茶叶末丢进去。

淡淡的茶香立刻弥漫开来。

他把其中一缸子推到何雨柱面前,自己捧起另一缸子吹了吹气,这才坐下,脸上是藏不住的笑意。

“雨柱啊,”俞总工啜了口热茶,放下搪瓷缸,

“说句掏心窝子的话,所里上下,包括我,是真得好好谢谢你!你这脑袋里装的东西,那叫一个实在!

瞧瞧争气床那套活,还有你提的那个资源循环的基础框架,哪一样不是切中要害,实实在在能解决厂子里、研究所里的大难题?

陈工、孙工他们制药厂那档子事,不就是靠你的活态循环点子解了燃眉之急?这本事,不服不行!”

他顿了顿,指着桌上那摞厚厚的稿纸,感慨道:

“为了把这些金点子、巧手艺都规整清楚,所里可是下了力气。

技术处那帮小伙子小姑娘,跟着你的思路整理记录,核对数据,画图制表,熬了好几个通宵,生怕漏掉你一个字儿的精髓。

你是不知道,整理你这讲义,比他们自己写十篇报告都费神!

但值啊,雨柱!现在翻看这成品,连我都佩服,太实用了,简直就是给咱们国家生物制造行业量身定做的法宝!”

俞总工把那摞整理好的讲义往何雨柱跟前一推:“雨柱!《微生物动态培养与生物制造资源循环技术实践》——瞧瞧这名儿,多提气!”

何雨柱的心头一热。看到那“著者:何雨柱”几个字,感觉有些奇妙,有些魔幻,一个厨子要出专业书籍了。

他眼前忽然闪过轧钢厂食堂的景象——工友们围着窗口,为多打半勺菜跟自己软磨硬泡。

现在国家处处要建设,哪个厂子不盼着新技术?就像后厨等米下锅,眼巴巴的。

现在这些经验变成铅字,就要送到天南地北的工厂里去了。说不定哪个老师傅正对着图纸发愁,翻到这一页,眼睛一亮——

有用就成。

这份踏实,比什么都强。

何雨柱接过来,眼风扫过“著者:何雨柱”那行字,又扫过底下“参编单位:研究所全体技术骨干”。

他明白,这本凝聚了争气床奥秘、微生物动态调控精髓和那套“资源循环与生物制造基础框架”的册子《微生物动态培养与生物制造资源循环技术实践》,能如此迅速地从零散的笔记、实操经验变成眼前这本硬挺的书册,靠的绝非他一人之力。

技术处那些熬红了眼的小伙子小姑娘,逐字逐句核对记录、绘制图表;俞总工、严所长全力支持推动;

甚至兄弟单位反馈的实践问题,都在无形中打磨着其中的内容。

心里头跟明镜儿似的,这菜谱算是大伙儿一块儿拾掇出来的,不过主厨的名儿挂他这儿了。

这时俞总工掰着手指头,语气都带着兴奋劲儿:“出版!必须得出!好处海了去了!

第一,票子!部里有补贴,版税也不少,厚厚一沓!

第二,职称!就这本儿,评个高级工程师那就是手拿把攥,往上再够够研究员也够分量!

第三,名声!何雨柱仨字儿印书上,全国同行都得认你这个‘何工’、‘何专家’!

第四,咱所里也跟着沾光,露大脸!第五……”

何雨柱听着,心里头却转开了。

稿费?职称?名头?嗯,跟灶上炒勺掂出来的油花儿似的,有它添香,没它也不是不能开席。

他更关心的是:这菜做好了,得让多少人吃上?吃得起不?

他打断俞总工:“俞总工,这书印出来,得卖多少钱一本儿?

估摸着能卖出去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