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连串的问题,都是后勤线上最真实、最棘手的痛点。
何雨柱看向赵科长,来了!这才是真佛!问的都是灶台外的‘火候’!冻、潮、颠…这不就是食材的保存关嘛!好厨子不光要会做,还得懂存!
“赵科长,您这话句句都是奔着真用的!”
这正是他“火候”理念的延伸。何雨柱立刻转身,从墙角端出几个提前备好的样品:
“您瞅这个,灶台边闷了一宿,模拟猫耳洞的湿热;这几个,窗外冻透的,模拟雪山哨所的严寒;您都上手试试?捏捏看,掰掰看?”
赵科长和周主任立刻接过,手法像在验收武器。
赵科长反复揉捏湿热样品,检查是否发黏软烂;
又掂量冻硬的疙瘩,想象严寒下的状态;
周主任则仔细查看样品表面,用指甲划测,同时快速记录:“初步验证耐候性……抗压性需定量测试……霉变风险待评估……”
周主任边记边抬头,表情极其严肃:“何师傅,这粘合剂的安全性是天大的事!有无毒副作用?
长期食用有无隐患?目前轻工部和卫生部对这类天然植物提取物用于主食品,尚无明确规范。
我们必须先自行组织全套毒理、卫生检测,数据过硬,才能向上申报,争取立项!否则,一切免谈。”
这是他作为官员最核心的关切,也是最大的政策风险。
何雨柱神色也郑重起来:规矩!这就是炒菜的铁律——火再旺,菜再香,用了发霉的料,全盘皆输!这‘合规’就是那条线!
他说:“领导放心!规矩我懂!皂角洗衣、榆皮渡荒、车前子入药,祖宗千百年的经验垫着底!我这只是把它们天然粘合、保水的劲儿凑一块,没加半点化学玩意儿。
全套检测必须做,而且要做扎实了,白纸黑字,数据说话!标准、流程,必须钉死了,跟咱食堂卫生条例一样,谁来了都得照章执行!”
看着两人严谨测试记录的样子,何雨柱知道,火候到了。他拿起那个被赵科长反复蹂躏却仍保持形状的湿热样品,又拿起一块冻硬后已缓化的排骨。
“领导们,您二位手里琢磨的,还只是最基础的形。刚才赵科长问冻、潮、颠,周主任问标准、安全,这是奔着把它做成能扛事、能救急的野战口粮去的吧?”
他顿了顿,只见赵科长和周主任瞬间抬起的头。
“您二位是行家,比我懂。咱们现在前哨、边防,多少兄弟还在啃凉馒头就咸菜?
运上去点鲜肉罐头多难?”他手指在桌上比划,
“要是把这东西,不图好看,就压成实在的小方块、长条饼,用这草木胶定死型,保证冻不裂、潮不霉、颠不碎!
外面,厚厚裹上一层我特制的,油、盐、糖配比精准的高能酱料,既能防腐,又能补充热量盐分,关键让兄弟们嚼着有点实实在在的肉滋味儿,胃里有点油水暖着……”
他拿起冻硬的样品,往桌角“邦”地一磕:
“送到雪山,啃它不冰牙;送到猫耳洞,放几天不担心坏;省下运鲜肉的宝贵运力,多拉点弹药药品……您说,这玩意儿,是不是比光摆盘好看的‘排骨’,更顶用、更解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