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雨柱眼睛一瞪:“怕担责任就滚蛋!搞革新就是摸着石头过河!
糖是贵,但成功了,省下的酱油和肉票更值钱!厂里要问罪,我何雨柱顶着!”
马华嘿嘿一笑,挠挠头:“师父,用糖色我明白了。可这……炒嫩了炒老了,咋把握?跟豆渣搁多少合适?这没个准数啊?”
何雨柱点点头:“问得好!这就是你要攻的关。糖色炒到起鸡冠泡最好,嫩了挂不住色,老了发苦。
跟豆渣的比例,你先按一斤豆渣配一两半炒好的糖色试试,不行再调。
你得像做实验一样,反复试,把数据摸得门儿清!火候、比例,都得记下来。”
马华一听,眼睛亮了,感觉有了明确方向:“成!师父,我明白了!我就跟它死磕了,一定把最佳方案试出来!”
“刘岚,”何雨柱转向她,“你心细,当项目的‘大管家’。所有物料进出,尤其是糖和酱油的用量对比,一笔一笔记清楚。马华每次试验的配方、步骤、成品啥样,你都详细记录在案。”
刘岚拿出随身带的小本子和铅笔,认真地问:“何班长,光是记用量,还是连带着成品颜色、味道咋样也写上?”
她心里想:这项目要是成了,我这记录员就是有功之臣,没准能争取个‘厂先进’,那奖金能给家里扯几尺不要布票的处理的卡其布。
“都写上!”何雨柱肯定地说,“颜色是深是浅,味道是甜是苦,是正好,都得记。这就是咱们的第一手资料,宝贵着呢!”
“胖子,”何雨柱眼神瞥向缩着脖子的胖子,“你力气大,豆渣的漂洗、筛选归你。标准就一个:洗到水清,能达到给托儿所娃当辅食的干净程度!”
胖子脸苦得像黄瓜:“啊?洗豆渣?何班长,这……这有啥前途啊……”
何雨柱照他屁股轻踹一脚:“前途?干净卫生就是最大的前途!你想工友们吃了拉肚子,然后保卫科来找你谈谈破坏生产和作风问题吗?
干不好,食堂的泔水桶以后就归你一个人管,泔水里的油星子你也别想刮!”
胖子吓得一哆嗦:“别!我洗!我保证洗得比我家洗脸盆还干净!”
最后,何雨柱看向郑岩,态度客气了些:
“郑师傅,您是厂里的技术大拿,这素排骨的形态,得靠您帮忙。需要一套压制的模具,要耐蒸煮、不变形,脱模还得利索。”
他拿出一张略显潦草的构想图:“材料上,我有点吃不准……光用普通铸铁,容易生锈。
您看,能不能试验几种方案?比如主体用铸铁,关键地方试试加个镀层?或者掺点别的金属?再不然,有没有更便宜耐用的材料能替代?”
郑岩听着,觉得何雨柱既提出了难题,又非常尊重他的专业,心里很受用,立刻点头:
“何班长,您考虑得周到!材料确实是个关键。我回去就琢磨几套方案,尽快拿出样品来做性能对比测试!”
看着领了任务各自散去的几人,何雨柱心里那叫一个透亮。
事情安排完毕,大家各领任务,分头开展工作去了。
对于素排骨研发这个核心难题,何雨柱准备采用的方法是分步试验、协同攻关、记录详实。
简单来说,就是让马华专注攻克糖色火候和豆渣配比这个技术难点,反复试验摸清数据;
让刘岚全程记录每次试验的物料消耗、操作步骤和成品状态,形成第一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