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荒村辣媳 > 第238章 万象更新

第238章 万象更新(2 / 2)

只见院子里,几十个年纪不等的孩童,男女皆有,正整齐地坐在自带的小马扎或砖块上,仰着小脸,跟着前方一位须发皆白、却精神矍铄的老童生朗读。阳光透过敞开的门窗,洒在孩子们专注而明亮的眼睛里,洒在他们虽然破旧却浆洗得干干净净的衣衫上。

更让赵小满动容的是,在学堂的窗外、后院,还或站或坐着一些年轻的媳妇和半大的女孩。她们显然不是正式的学生,有的手里还拿着未做完的针线活计,有的脚下放着刚捡回来的柴捆,却都伸长了脖子,聚精会神地听着里面的讲课,嘴唇无声地跟着翕动,眼神里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

王嫂子低声道:“按你走前的吩咐,学堂办起来了。起初只有几个男娃来,后来女娃们也来了,再后来,这些媳妇、姑娘们,忙完活计,也跑来听。老先生心善,不收钱,村里公账上每月补贴他些米粮。教的也不多,就是认字、算数。可你看,”她指着窗外的女子们,“她们学得可认真了!张寡妇有时还来教她们织布的新花样,说光认字不行,还得有吃饭的手艺。”

赵小满静静地站在门口,听着那琅琅书声,看着那些曾经可能一辈子与笔墨无缘的女子们,此刻正贪婪地汲取着知识的养分,她的眼眶再次湿润了。这学堂,播撒下的不仅仅是文字,更是希望,是打破命运枷锁的可能。

织机声声:

离开学堂,尚未走远,另一股富有生命力的声音便扑面而来——那是无数织机同时运作时发出的、密集而富有节奏的“哐当”声!

声音的来源,是村落东头一片新开辟出的区域。那里并排建起了几间宽敞的工坊,工坊的大门和窗户都敞开着,可以清晰地看到里面,数十架织机正欢快地运转着。织机前,坐满了丰女村的妇女,她们手脚麻利,神情专注,梭子在经纬线间飞快穿梭,如同灵巧的鱼儿。各色丝线、棉线在她们手中,渐渐化作带有独特凤纹或其他新颖花样的锦布、土布。

工坊外的空地上,晾晒着刚刚染好、色彩鲜艳的布匹,如同片片彩云,在春日阳光下绚烂夺目。空气中,弥漫着新布特有的浆洗气息和植物染料的淡淡清香。

“这是咱们村的织布工坊!”张寡妇介绍道,语气中充满了当家做主的自豪,“自从京城‘山野货铺’把咱们的凤纹锦名头打出去后,来订货的客商多了,光靠各家自己在屋里织,忙不过来,也织不快。大家就商量着,凑钱建了这工坊,织机也添置了不少,集中起来干活,既快又好!现在,咱们村的布,在附近几个县都叫得响名号!”

她指着工坊里一个正低头认真检查布匹质量的年轻媳妇说:“瞧见没,那是村西头李二家的,男人没了,以前带着个孩子苦哈哈的,现在在工坊里干活,挣的工钱比有些男人都多!腰杆挺得直直的!”

布机声不绝于耳,如同丰女村强劲而欢快的心跳。这声音,不再是绝望中的挣扎,而是创造财富、主宰命运的协奏曲。

赵小满行走在这万象更新的村庄里,看着崭新的屋舍,听着学堂的书声,感受着工坊的活力,只觉得一股温暖而磅礴的力量,正从脚下这片土地,从这些曾经卑微、如今却昂首挺胸的女子们身上,源源不断地涌入她的身体。

这里的一切,都在无声地诉说着一个事实:当女子被给予机会,当她们能够掌握自己的劳动成果和命运走向时,所能爆发出的力量,足以改天换地。

她的归来,不仅仅是衣锦还乡,更像是一位远行的耕耘者,终于回到了自己那片曾经洒下汗水、如今已硕果累累的试验田。眼前的丰女村,正是她那“翻石之志”最生动、最辉煌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