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荒村辣媳 > 第202章 朝堂激辩

第202章 朝堂激辩(1 / 2)

“丰女一号”亩产三百零七斤,超出对照品种八成有余的惊人数据,如同一股狂暴的旋风,瞬间席卷了整个大燕朝的权力中枢。奏报传入宫中不过半日,便由皇帝亲自下旨,召集户部、司农寺及相关阁臣,于次日举行紧急朝议。

翌日,金銮殿上,气氛凝重而微妙。

龙椅之上,年轻的天子眉宇间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振奋,但更多的是一种深沉的审视。他登基未久,边疆时有摩擦,国库虽未到空虚的地步,却也绝谈不上丰盈。粮食,始终是悬在帝国头顶的一把利剑。“丰女一号”的出现,无疑让他看到了一线破除困局的曙光。

“众卿家,”皇帝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安县所献‘丰女一号’粟种,皇庄试种结果,想必诸位都已知晓。亩产逾三百斤,实乃亘古未有之祥瑞!于国于民,意义重大。今日召诸位前来,便是要议一议,此种,当如何处置?”

话音甫落,一位身着绯袍、面容清癯、目光炯炯的老臣便率先出列,正是户部尚书,程维景。程尚书掌管天下钱粮户籍,深知粮食增产对于稳固国本、安抚民生的极端重要性,此刻他脸上带着压抑不住的激动,声音洪亮:

“陛下!老臣以为,此事毋庸置疑,当立即在全国范围内遴选适宜州县,大力推广‘丰女一号’!”

他环视殿中众臣,语气斩钉截铁:“我大燕立国百年,虽承平日久,然天灾频仍,土地兼并日甚,寻常百姓之家,稍有歉收便难以为继。此粟种若能推广开来,即便只达到皇庄试种的七成产量,亦可使天下粮赋增三成以上!国库充盈,则边军无粮饷之忧;仓廪殷实,则黎民无饥馑之患!此乃固本培元、泽被万代之壮举,利在当代,功在千秋!臣,恳请陛下速下决断!”

程尚书一番话,掷地有声,引得一众务实派的官员纷纷点头附和。增产粮食,这是最朴实无华,也最无法反驳的道理。

然而,就在此时,一个略带阴柔的声音响了起来:

“程尚书此言,未免过于乐观了罢?”

出言者,乃是司农寺少卿,董翰。正是那位最初对“丰女一号”颇为轻视的官员。此刻,他脸上带着一种混合着谨慎与不甘的神情,出列奏道:

“陛下,程尚书爱民心切,臣等感同身受。然,‘丰女一号’产量虽高,其来历却颇有蹊跷。据臣所知,此种乃是由安县一乡野女子,名为赵小满者,凭所谓‘秘法’培育而出。其法不载于农书,不循于古制,更兼此女此前以织布闻名,忽又转育粮种,此事…岂不怪异?”

他刻意顿了顿,观察着皇帝和众臣的反应,继续道:“皇庄试种,条件优渥,照料精细,方能得此高产。若推广至天下,各地水土不同,农人技艺参差,能否皆有此效?万一…万一有所闪失,非但无法增产,反而导致寻常粟种被弃,耽误农时,引发民怨,又该当如何?此其一也。”

“其二,”董翰声音提高了几分,带着一丝质疑,“那赵小满以一介女流,何以能接连创出‘凤纹锦’、‘丰女布’,又育出此等惊世粮种?其背后,是否另有隐情?其所用‘秘法’,是否合乎天地正理,有无竭泽而渔、损耗地力之弊?若盲目推广,恐伤我大燕农耕之根基啊!”

他这番话,看似老成持重,顾虑周全,实则字字句句都在质疑“丰女一号”的可靠性与赵小满的正当性,尤其将“女子”、“秘法”这些词重点抛出,立刻引来了不少守旧派官员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