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朝堂议水泥(2 / 2)

而朱标此时见自己的搭子出来站台了,也赶忙拱手,再次说道:“父皇,韩国公说的不错,儿臣既然敢如此说,儿臣也是心中有成算的,恳请父皇再给儿臣一个说话的机会,听听儿臣这个计策如何。”

话说到这儿,戏也就演得差不多了,朱元璋这才点了点头,说道:“嗯,既然如此,太子你述说看,咱听听是否合理。”

朱标定了定心神,说道:“父皇,儿臣已经做好了详细的规划。儿臣打算先让工部派出专业的人员,对全国各地进行详细的勘察,根据当地的资源、交通、人口等因素,筛选出最适合建设水泥厂的地点。然后,由朝廷出面,与当地的家族或者富商合作,共同出资建设水泥厂。朝廷可以提供技术和政策支持,富商则负责资金和人力的投入。这样一来,既可以解决资金和人力的问题,又可以充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

“而且,儿臣还计划在每个水泥厂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水泥厂的日常运营和管理。同时,加强对工匠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确保水泥的质量。另外,儿臣建议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规范水泥厂的生产和销售,防止出现质量问题和市场混乱.....”

朱元璋静静地听着,脸上的神情逐渐变得舒缓。等朱标说完,他微微点头,说道:“太子所言,倒是有些道理。不过,此事重大,还需从长计议。这样吧,你先让工部把详细的方案制定出来,咱们再仔细商议。”

朱标连忙拱手道:“儿臣遵旨。儿臣相信,只要咱们齐心协力,我大明的水泥厂一定能够遍地开花,为我大明的繁荣昌盛奠定坚实的基础。”

朝会结束,朱标直接留下了一些人开小会,准备议定水泥厂的事情。

高阳秋此时也来到了大明,他带着一些招标的案例和方法给了刚从前庭回来的朱元璋。

对于现代汉字,朱元璋现在也已经认了个七七八八了,因此他直接拿起来就看。

不一会,朱标来到了后庭,看到高阳秋已经过来了,而自己父皇正在看着一份资料,他心知,这就是高阳秋所说的招标资料。

许久之后,朱元璋放下手中的资料,看向了高阳秋笑道:“秋啊,你还别说,按照这么搞,我大明可以短时间内发展啊,而且如果按照这种招标的套路在整个大明多招标几家,那很快咱那个把驰道修到边关的想法就能够完成啊!”

这时,朱标走了进来,看了一眼桌上的招标计划,然后对高阳秋说道:“秋哥,我在前庭留了几个人,我觉得还是你跟我出去一趟吧,你把这个思路跟大家说一说,你看怎么样?”

对于朱标这个小要求,高阳秋自然是不会拒绝,他当即点头,“叔,那我陪标弟出去看看,给大家所以说这件事情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