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宿命的对决(2 / 2)

“加油!”

“加油!”

没有更多的话,四人各自走向自己的考场。

丘山走进自己的考场,找到了位置坐下。他闭上眼,开始调整呼吸,将自己的精神状态,调整到如同即将开始LpL总决赛第五局时的巅峰。

很快,监考老师抱着试卷走了进来,考场里的气氛瞬间凝固。

第一门,是语文。

当试卷发下的那一刻,丘山睁开了双眼。那双眸子里,古井无波,却又仿佛能洞察一切。

他快速地扫了一遍题目。基础题,阅读理解,文言文,古诗词鉴赏……所有的知识点,都在他脑海的知识树上,清晰地亮起。

他拿起笔,笔尖在纸上划过,发出沙沙的声响,那声音带着一种奇特的韵律和自信。

前面的题目,他答得飞快,几乎没有任何停顿。当做到最后的作文题时,题目是“距离”。

一个很常规,但又很考验思想深度的题目。

丘山的大脑中,瞬间涌现出无数的素材。物理的距离,心灵的距离,生与死的距离,梦想与现实的距离……

他甚至想到了自己,前世与今生,隔着的,又何尝不是一段无法逾越的距离?

他没有急着下笔,而是先在脑海中,用战术分析的思路,构建了整篇文章的“战术框架”。

开篇,用一个天文物理学的概念——“光年”,来引出物理距离的宏大与人类的渺小,制造一种“高级感”。

中间,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人与人之间的心灵隔阂,用一个社会热点小故事来举例。第二层,写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巧妙地融入自己追逐电竞梦想的感悟,但写得非常隐晦,只谈拼搏与汗水。第三层,将立意拔高,谈及人类对未知宇宙的探索,是不断缩短认知距离的过程。

结尾,再回到自身。用一句充满哲理的话,点明“真正的距离,不在于时空,而在于是否敢于迈出第一步”,完美收束全文,并与开篇的“光年”形成首尾呼应。

思路已定,下笔如有神。

一篇立意高远、结构严谨、文采斐然的千字作文,一气呵成。

当他写完最后一个句号时。

他放下笔,看了一眼自己堪称艺术品的卷面,满意地点了点头。

如果说语文考试,丘山展现的是他身为一个成年人的灵魂所带来的降维打击,那么接下来的数学,则更像是一场精心编排的艺术表演。

铃声响起,试卷分发。

丘山拿到试卷的瞬间,整个人的气场都变了。那不再是面对文学作品时的沉静与思索,而是一种如同顶尖猎手踏入自己专属猎场的锐利与掌控。

他没有像答语文卷那样从头到尾地扫视,而是直接拿起了笔。

选择题?在他眼中,每一个选项的对错都如同黑白棋子般分明。他甚至不需要完整的演算,很多题目只需要看到题干,大脑中已经构建出解题模型,答案自然浮现。笔尖在答题卡上轻轻一点,便是一个正确的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