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吃食(2 / 2)

那不正是在司农寺上报,言及由宋侧妃发现并献上的新作物玉米与土豆获得空前大丰收,龙颜大悦之后么?

土豆倒也罢了,那玉米,色泽金黄,颗粒饱满如珠,形制特异,甫一出现便被贵族上下视为珍馐。

御膳房为了给日渐食欲不振的隆宣帝换换口味、开开脾胃,自然是绞尽脑汁。

那用新收玉米细细熬制成的粥羹,味道清甜软糯,陛下尝过后果然颇为喜爱,几乎是每日早晚,都要进用一小碗,赞其爽口暖心。

玉米此物,乃海外传来之新种,其药性如何,与龙体是否相合,太医院尚未有定论,典籍之中也查询不到确切记载。

可陛下喜欢,天心愉悦,谁敢在这祥瑞当头、举朝欢庆的时候,去扫皇帝的兴,去触这个霉头。

更别说此事还涉及庆王等人。

玉米土豆大丰收,刘靖权势和民间声望达到顶峰,继位已成定局,无人能撼动。

为了自保,太医院停用了某些带有一定风险的治疗,转为更保守的方案,以免新帝登基后清算。

新方案虽保守无害,但也不如原来的药效好。

思来想去,太医们终究是无人敢直言进谏,只能暗中留意。

徐文远内心深处,并非没有过一丝疑虑。

那脉象的日渐衰微,与陛下开始持续食用玉米粥的时间,与改换治疗方案的时间,三者巧合得让人心惊肉跳。

陛下会不会是因为吃了玉米,恰好与新药药性不匹配,才出了问题?

此刻,这念头就像是催命的符咒。

徐文远伏在地上,冷汗浸透内衫,顺着额角滑落。

献上祥瑞的宋侧妃,背后站着的是谁?

是庆王殿下!

如今隆宣帝骤然驾崩,还早早就留下了遗诏,眼瞅着庆王就要继承大统。

在这个节骨眼上,去指责、去怀疑与庆王侧妃紧密相关的祥瑞,可能是导致皇帝暴毙的元凶?

他有几个脑袋够砍?!

他一个行将就木的老太医,与那位得庆王爱重的宋侧妃,在庆王心里孰轻孰重,用脚想都知道。

今日若是敢乱说话,别说保不住头顶的乌纱帽,恐怕连全家的性命都要搭进去。

眼下,最要紧的是把自己,把整个太医院从这里面摘出去。

急症,是最好的,也是唯一的选择。

反正人老了,总有各种各样说不清楚的毛病,急症二字,既能搪塞过去,又不得罪任何人,这才是保命的万全之策。

“急症?”刘靖的眉头几不可察地蹙起,心中冷笑。

好一个万金油的托词!

在宫里,只要不是寿终正寝,或者能清清楚楚说出死因的,都能用急症搪塞过去。

尤其是面对他这位即将登基的新君,徐文远这话,明摆着是想打马虎眼,把所有疑点都掩盖在幌子下。

殿内的烛火又是一阵剧烈的摇曳,将刘靖的身影拉得忽长忽短。

刘靖捕捉到徐文远言辞间的闪烁其词。

人老成精,徐文远在宫里混了几十年,什么风浪没见过。

是什么,能让侍奉御前多年的老太医,连一句可能招致猜忌的真实判断都不敢言明,宁愿用这等拙劣的借口糊弄?

是怕得罪某股势力,还是.......牵扯到了不能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