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家族企业覆灭启示录 > 第100章 配件厂齿轮出问题

第100章 配件厂齿轮出问题(2 / 2)

“玻璃已经定好了,是秦皇岛玻璃厂的货,单价105元一平方,比当初预估的多了5元。站长说这事就算了,价格不用调,仍按350元计算,最终结算时再按实际面积核算。”他指着合同补充道,“这是正式合同,里面附有详细预算,将作为结算依据。你盖章签字后,给我两份带走就行。”

廷和接过合同,仔细翻阅后转给仲明。仲明核对无误,签字盖章后留下两份存档,随后将其余两份递还给工程师。

在家睡熟的仲昆,直到床头柜上的传呼机“滴滴”作响,才从宿醉般的混沌中挣扎着睁开眼。昨夜在澡堂搓麻将到后半夜,此刻头痛欲裂,他眯着眼看清传呼上“苏达成”三个字,挣扎着坐起身,缓了好一会儿才扶着墙走到客厅,拨通了对方的电话。

“你还知道接电话!”听筒里立刻传来苏达成气冲冲的声音,震得仲昆耳膜发疼,“你是不是把厂里的事全抛到脑后了?上次送的货就检出一个次品,是我硬压下去的,结果今天新到的齿轮,车间直接要求全部检测!你忘了拖拉机出事故后厂里的规定?连续三次残次品,供货资格就没了!你父亲供了一年多货,什么时候出过这种纰漏?”

苏达成的话像一盆冷水,从仲昆头顶浇下,让他瞬间清醒。他对着电话连声应下,挂了机便冲进卫生间,用冷水狠狠泼了把脸,胡乱套上衣服,跟正在厨房忙活的岳母打了声招呼,便快步下楼,发动车子直奔配件厂。

半小时后,仲昆的车稳稳停在配件厂门口。他推开车门快步走进办公室,毕厂长和夏师傅正坐在里面等着,气氛有些凝重。仲昆没绕弯子,开门见山地问毕厂长:

“小丁回来没跟您说?上次那五百个齿轮就有一个次品,这次送的货要全检,再出两个问题,咱们的供货资格就没了!产品出厂前,怎么就没自检?”

毕厂长脸上带着歉意,叹了口气:

“上次送拖拉机厂的货,确实是我们太自信,没做自检。这次我亲自过了一遍,人工检测没看出毛病,但加工参数有问题,得用专业仪器才能测出来。我已经决定了,马上进一台齿向测量仪,再培养个专职检测员。齿轮这东西,自检关太重要了,我干了一辈子检测,比谁都清楚——机床上的刀具、模具出了问题,肉眼根本看不出来,必须靠仪器。你父亲当年做2956号齿轮,不就是一开始齿向出了问题,最后还是到金华找我才解决的吗?”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坚定:“你现在就给成都那边打个电话,把齿向测量仪订下来,让他们尽快邮寄过来。”说完,他转向夏师傅,“你去通知车间,从今天起,生产出来的齿轮全部入库,等测量仪到了,我亲自检测合格后,再往拖拉机厂送。”

夏师傅应声出去后,毕厂长拿起电话,拨通了苏达成的号码,语气诚恳:“苏老弟,我是毕庶模。这阵子厂里事多,一直没抽出空去拜访你。今天咱们送的一千个齿轮,你帮忙多盯着点,有没有什么问题?我订的齿向测量仪这几天就到,下批货肯定等我检测完再送过去,绝对不让你为难。你要是有时间,让仲昆拉着你过来,给我们指导指导工作。”

电话那头的苏达成语气缓和了些,回道:

“我刚从检验科回来,实话说,这批齿轮里还有一个不达标,是我做了不少工作才放行的。检验科长说,你们的研磨轮没调好,这事儿也得靠仪器才能精准调整。等忙完这阵,咱们聚一聚,好好聊聊。”

挂了电话,办公室里静了片刻。仲昆看着窗外车间里忙碌的身影,心里清楚,这场因“轻视自检”引发的危机,只是暂时压了下去,真正的考验,还在齿向测量仪到货后的每一次检测里。而他更明白,父亲当年能守住“零次品”的口碑,靠的从来都不是运气,而是对每一个齿轮、每一道工序的敬畏与严谨。

毕厂长转过身便对仲昆说,语气里带着几分日常的妥帖:“厂里新来个炊事员,手艺比夏保管差着点,但也还过得去,中午就在这儿吃了再走。”

他顿了顿,想起另一件事,又补充道:“卞会计说今天她妈生日,想早点回去。你等会儿顺路把她捎回去,明天早上再辛苦跑一趟送她来,省得她来回骑车折腾。”

仲昆闻言立刻点头应下,手里的动作却没停,从抽屉里翻出通讯录,手指在密密麻麻的号码上扫过,很快找到了成都量具刃具厂销售处的电话。电话接通时,他先笑着道了声歉:“罗处长,实在不好意思,上次从成都回来忙得忘了给您回电话致谢,您别见怪。”

几句寒暄过后,仲昆话锋一转,语气认真起来:“这次打电话是有正事,另一家齿轮厂托我再买一台齿向测量仪,您那儿现在有现货吗?”听筒里传来罗处长肯定的答复,他悬着的心松了半截,连忙说道:“那太好了!麻烦您先把供货合同填好传真过来,我这边填完立马回传,货款也会一次性汇过去。您放心,这边急着用,绝不会耽误事儿。”

挂了电话没几分钟,办公室的传真机就“嗡嗡”地运转起来,一张印着字迹的纸慢慢吐了出来。仲昆拿起合同看了眼,确认无误后递给一旁收拾东西的卞会计:

“麻烦你签个字盖个章。”

等卞会计弄好,他又快步把合同送回传真机,看着纸张再次被吸进去,才松了口气。

“走,先去信用社汇款。”仲昆抓起桌上的合同传真件,招呼着卞会计往外走。信用社里人不多,他按着传真件上的账号,一笔一划地填好单据,将四万八千元汇往成都。回到办公室,他找了张白纸,把汇款单仔细贴好,再次塞进传真机——这一次,是给罗处长发去汇款凭证,好让对方放心发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