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里,张工、廷和、建筑队长及永明四人围坐在茶几旁,气氛专注而热烈。
张工率先将他昨天下午熬夜赶制的两张平面图地摆在了茶几上。廷和的目光立刻被图纸吸引,当他看到二层的平面图时,脸上满是吃惊的神情。图纸显示,二层每边宽度达12米,中间被一条2米宽的走廊隔开,走廊两侧是各5米宽的房间,且每个房间两侧都设有窗户。这样的布局,与他之前预想的三层结构在空间利用和房间分布上相差无几,仔细一算,最多也就少2个房间。
瞬间,廷和心中的疑虑烟消云散,他忍不住说道:“我昨天晚上想了半宿,也想不出二层怎么能出45个房间,今天一看图,全明白了,根本不用建三层,两层都用不了。”话语中难掩内心的激动与认可。
随后,张工将目光转向建筑队长,神情严肃地问道:“这块地多深能挖出原始土,土质怎样?”建筑队长思索片刻,如实回答:“浅的地方七八十公分,深的地方也不到一米就是原始土。这一带是丘陵地区,
张工听后点点头,说道:“与我估计差不多。75个立柱基座,找一个小挖掘机来挖就行,每个基座要挖1米见方,深度挖到原始土即可。整个工程中,难度稍大的是钉胎模板,这项工作最少需要5个木工。考虑到是二层建筑,钢筋不用太粗,我选的都是直径低于18毫米的螺纹钢,12毫米以下的则用圆钢。混凝土方面,采用自己搅拌混凝土,但要保证工程质量。”
交代完这些关键事宜,张工再次转向建筑队长,语气坚定地说:“咱们到现场看一看,具体研究一下。”说完,四人便起身,准备前往施工现场。
在一片占地1000多平方、仅有几根立柱支撑的石棉瓦大棚现场,四人如约而至,开阔的场地除大棚结构外一目了然。
张工率先从吉普车上取出水平仪,对现场各处地面标高展开测量。经测量,铸造车间地面比院子地面高出约30公分,西部盖房现有地面则低10公分,显然东部大院地面是后续垫高的;同时,东院地面比厂大门口高10公分,比外面道路高20公分。随后,他从手提包拿出记号笔,在大门口砖垛底部清晰标注出±0.00的标志,并向建筑队长说明:“这是整个厂区的正负零,新建厂房地面标高为正0.4米。你挖基础的土基本不用外运,甚至可能还不够用。”
紧接着,张工转向仲明叮嘱道:“车间机床的位置我估计由你设计,等我把平面图绘制出来,你把机床基座位置标好,打地面时同步浇筑,避免地面做好后再重新破碎,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最后,张工拉着建筑队长来到现场中心位置,指着此处说:“在这里安装一台10米高、臂长25米的塔吊,它转一圈能覆盖整个现场。要是租不到,随时找我,我帮你联系。你们明天就可以进场,先拆除大棚,再按我草图的尺寸放线。考虑到你们一般没有经纬仪,放线时对角线尺寸务必精准,误差不能超过5毫米,放好线后打电话通知我来验线。另外,明天带张支票到院里找韩主任签合同交钱,三天后再来院里找我拿施工图,这两天我会加班赶制。”
张工一番清晰、细致的部署,为项目的顺利启动奠定了坚实基础,各环节安排紧凑有序,尽显专业与高效。
从施工现场回到办公室,张工率先向廷和问道:“老厂长,你看我这样安排可不可以?你还有什么要求。”话语里满是对工程安排的谨慎与对廷和意见的重视。
廷和面带微笑,语气十分客气地回应:“建筑方面我不懂,你今天的安排连我这外行听着就很到位,我没有什么要求,只想早点建起来,冬天来临之前能干完。”
简单的话语中,既体现了对张工专业能力的认可,也道出了对工程早日完工的迫切期盼。
就在此时,一旁的建筑队长面露困惑,向张工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中间采光顶,我还没明白,我看图纸只有4根立柱,草图只有基础,其它没有说明。”
张工立刻详细解释起来:“采光顶要采用钢结构,你们干不了,你只要把四个基础作好就行了。拆塔吊之前,帮钢结构安装队把四根立柱立起来,与4个内角连接好,四个立柱之间连接好,你们就可以把塔吊拆除。剩下的活由钢结构安装队完成。安装队我这一两天联系好之后找你们谈。另外租用塔吊和购买商品混凝土有困难找我,我和他们都熟。”一番话条理清晰,将任务分工、先后顺序以及后续支持都交代得明明白白。
随后,廷和又转向仲明和永明,询问二人是否有不清楚的地方。两人都轻轻摇了摇头,表示对安排没有疑问。
看着忙碌了一上午的张工,廷和热情地邀请道:“你忙了一上午,中午请你吃顿便饭,赏个光。”
张工却连忙摆了摆手,歉意地说:“不行,我还有一家要去,中午要赶回去汇报。等大楼盖好,我一定来喝庆功酒。”话音刚落,他便提着公文包,匆匆登上吉普车,离开了齿轮厂。
张工的身影刚消失,廷和便转身看向身旁的建筑队长,开口问道:“怎么样,现在心里有底了吗?有信心把这活儿干好没?”
队长先是顿了顿,随即脸上露出些许轻松的神色,答道:“还行,听张工把施工细节和要点一讲,感觉这工程也挺简单的。不过,我现在最担心的就是人员不足的问题,要是到时候因为缺人耽误了工期,耽误了你的事,我可真没脸来见你。”
廷和闻言,伸手拉起队长的手,语气坚定地说:“走,咱们去找洪奎,他之前答应过给你找人,咱们去看看他那边进展如何了。”
两人并肩来到村委办公室,轻轻推开房门,只见杨村长正站在电话机旁,似乎刚放下电话。杨村长见他俩进来,连忙热情地招呼让座,一边倒着水一边说道:“我从早晨上班到现在,就没停过挂电话。一开始先打给了郝乡长,他一听咱们要搞工程、缺人手,立马来了精神,说他前一段时间还在琢磨着组建建筑公司的事,就是一直没找到合适的人选,这下正好,咱们可以借着这个机会把建筑公司的架子先拉起来。”
说到这儿,杨村长故意停顿了一下,卖了个关子,脸上带着神秘的笑容问道:“你们猜怎么样?就在半个小时前,郝乡长又打来了电话,说他今天要开会,抽不出时间过来,不过明天一上班就会来咱们村,还特意嘱咐让我叫上你和建筑队长,一起商量组建建筑公司的事。所以,明天上午你们俩可一定得来,咱们一起和郝乡长好好聊聊这事。”
廷和与建筑队长听了这话,脸上的愁云顿时消散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