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伞齿轮定价(2 / 2)

“仲明吧?”听筒那头传来苏达成的声音,“这几天,仲昆和我与王厂长关于伞齿轮的价格谈了两次。”

仲明握着笔的手顿了顿,往桌沿的笔记本上挪了挪。

“今天上午,王厂长又组织了生产、技术、仲昆和我几个方面会商,”苏达成的声音顿了顿,像是在确认手里的纸条,“最后定为230元/个。仲昆明天回厂详细汇报。”

“好,我知道了。”仲明应着,顺手在笔记本上划下“伞齿轮:230元/个,仲昆明日汇报”几个字。挂了电话,他把纸条往图纸旁一压,继续对着零件图琢磨。

从拖拉机厂回来的第二天一早,廷和齿轮厂的铁门还没完全拉开,就听见“突突”的摩托车声由远及近。仲昆骑着他那辆雅马哈,车把上还挂着个帆布包,停在厂门口时。他把车一撑,三步并作两步冲进办公室——廷和正站在办公桌前,看空气锤底座图纸,见他进来,直起腰看着他。

“爸爸”仲昆喘着气,把帆布包往桌上一放,“昨天跟拖拉机厂王厂长谈的价格,我跟你细说。”

他拉过张板凳坐下,从包里掏出张皱巴巴的纸,上面记着密密麻麻的数字:“前两次谈,王厂长咬死210,说他们之前进的进口货虽贵,但批量拿有折扣。我和苏达成跟他算成本,咱的锻件是自己铸的,比外购省近二十块,可精度上,技术科测了,齿面粗糙度比进口的差不了0.2微米,他才松了口。”

“今天上午会商,生产科的人也在,算他们的装配损耗,最后定了230。”仲昆把纸推给廷和,又补了句,“王厂长性子急,恨不得今天就拉货,追着问送货时间。我跟他说10天内送第一批,刚开始每个月最多1000个。他听了直搓手,说盼着咱能多产些,先把进口的给替下来——仓库里堆的进口件,光关税就占三成,他心疼。”

廷和捏着那张纸,在“230”上点了点,抬眼看见仲明端着个搪瓷缸进来,便扬了扬下巴:“正好仲明也在,咱们三个合计合计,下一步该怎么推进。”

仲明把搪瓷缸往桌上一放:“空气锤今天试了,基本没什么问题。地脚螺栓浇筑时,水玻璃加到5%,两天前我试过,强度能扛住,敲了几下没裂。”

“空气锤的事我问过孔庆生,”廷和接过话,眉头微微蹙着,“他跟他徒弟加加班,一天能出60个料坯。但车工那边,现在三个班,抽一个班加工60个,怕是有点吃紧;滚齿机还好,刘大军手艺熟。珩齿机麻烦,吴宏一个人加工50个有点困难。”

他停了停,指着“1000个/月”上顿住:“现在要保证这个量,眼下唯一的办法,就是这一两个月星期天不歇班,加班给双倍工资,先把进度顶上去。”

“幸亏当初机座都做了双份。”仲明接话快,“我昨天看了车间的空地,实在不行咱再进三台机床,分开两条线干,一台车坯,一台滚齿,一台珩齿,效率能提不少。”

廷和点头,把纸往桌上一铺:“明天试产,只要质量没问题,就马上扩一条生产线。精密铸造和中频炉开两班就行,不用额外加设备。仲昆,你明天回城里,先去订一台车床,再到机床维修站打个招呼,准备车工、磨工、铣工各两人,最好是有经验的。”

他又转向仲明:“我去找杨村长,从村里再招5到6个人,把生产线的人手补全。争取到年底,两条线都能顺顺当当干起来,到时候别说1000个,4000个也能拿下来。”

仲昆说:“我今天不回城了,和马媛、小燕待一晚上。”

廷和笑了:“行,晚上让你妈多炒两个菜,咱们一家人也热闹热闹。”

清晨的微光刚漫过齿轮厂的玻璃窗,带着露水的潮气贴在玻璃上,留下一层朦胧的雾。办公室里的长条桌已被擦得发亮,7点45分的调度会在钟摆敲响前,已悄然开场。这阵子的忙碌像把刻刀,早把这时间刻进了每个人的习惯里——时间还没到,长条桌旁的搪瓷缸子已摆得整整齐齐,有人咬着半块馒头,有人袖口卷到胳膊肘,指尖还沾着昨晚没洗干净的机油。

今天的人群里多了个生面孔。煅打车间的孔庆生揣着手坐在角落,藏蓝色的工装洗得发了白,腰杆却挺得笔直。他眼神里带着点按捺不住的劲儿,时不时瞟向窗外——那边的煅打车间方向,空气锤的轮廓正被晨光越描越清。

“今天这日子,得在咱厂日历上圈个红圈。”调度仲明的声音打破了晨静:“煅打车间的空气锤要落第一锤了,这一锤下去,咱的伞齿轮就正式投产了。”他话锋一转,目光落在孔庆生身上:“庆生,都妥当了?”

孔庆生“噌”地站起来,椅子腿在水泥地上划出刺耳的声响。“昨天又试了两回!”他嗓门亮得像敲开了的钢锭,“两块钢料都打扁了,力度攥得准准的!锤头落下时,我盯着表数秒,误差超不过半秒!”

仲明摆摆手让他坐下,眉头却没松。他指尖在桌沿敲了敲,敲得人心头发紧:“从今天起,星期天先搁一搁。加班给两倍工资,等第二条生产线安好了,补休时多给一天,让大伙儿带着家属去公园转转。”

晨光照进窗户,刚好落在加工车间晓芬的记录本上。纸页上的铅笔字密密麻麻,还画着歪歪扭扭的齿轮草图。“你们那边怎么样?”仲明转向她。

“现在倒轻快了。”晓芬翻着本子,纸页发出哗啦声,“产量降下来后,两个班每月扛四千个齿轮没问题。要是不休班,能抽一个班专产伞齿轮。具体一天能出多少,得加工两天摸摸底——不过您放心,咱车间的车床工人,没一个掉链子的。”

“中频炉开两班。”仲明又看向老李师傅,老李的老花镜滑到鼻尖,他抬手推了推:“小孙从小白那边调过来,我再给你加个人,明天到岗。你那炉子得烧得旺,钢水温度差一度,庆生那边都难办。”

老李点点头,指节在桌面上敲了敲,算是应下。

最后他望向小白,小白正扒拉着手指算,指节上还沾着砂模的黄泥:“每天加60个伞齿轮砂模,你要人不?”

“小孙走了,你再给俩。”小白的声音带着点沙哑,许是昨晚加班到太晚,“不用倒班,顶多晚上加会儿班,误不了事。砂模晾干时我守着,保准每个都光溜。”

仲明又问廷和,廷和点点头。

“今天就到这儿。”仲明站起身,目光扫过众人,搪瓷缸子的水汽在空气中慢慢散开:“拿出四、五、六月会战的劲头,这仗必须打好。我跟厂长商量了,从现在起奖金跟工件挂钩,具体方案我这两天拟出来,大家一起议。议完后就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