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吱呀”一声,门被推开,小白晃悠着走进来。
“你们的新产品砂型搞出来没有?”仲明抬头问道。
小白咧嘴一笑:“周六蜡模一到我就上手,当天就粘好了三层砂。刚去看了眼,硬邦邦全干透了,等上班熔完蜡就能用。”
仲明点点头,在笔记本上打了个勾。七点四十五分,办公室渐渐热闹起来。仲明见人已到齐,清了清嗓子宣布开会:
“新一周开始,先请晓芬说说加工车间情况。”
晓芬翻开记录本:“除车工外都是两位技工倒班,质量产量稳定,废品率低于百分之一。车工今晚让徒工试夜班,没问题就继续,有问题我顶班。我上夜班时加工车间暂由吴宏负责,现在两班产量都在180个以上。”
“好。”仲明接过话头,“小白的新齿轮砂型已就绪,上班就能熔蜡浇筑。父亲上午可浇筑新配的合金钢。散会后仲伟、永明、金生留下,其他人各就各位。”
散会后,仲明从马会计处领了2500元,带着三人直奔供销社。在财务窗口交完四辆嘉陵摩托车的款项,拿着发票到仓库提车,四辆崭新的摩托车泛着金属光泽,仲明四人把四辆摩托车推回厂。
四人中只有金生会骑摩托车。他耐心地从挂挡、油门控制教起,仲明三人围着摩托车听得认真。大院里,金生在西院空地插了两根木杆:“来,练8字绕桩,这是基本功。”三人平日自行车技术扎实,摔了几次便找到了感觉,一上午下来竟都能稳稳骑行,算是基本出徒。
午后阳光正好,仲明三人骑着新摩托车直奔邵家乡照相馆。“每人两张一寸快照,明天一早就取。”摄影师调整着镜头,三人并排站在背景布前,脸上带着掌握新技能的兴奋。
暮色渐浓时,齿轮厂大院里还能听见摩托车的引擎声。仲明望着停在车间门口的新车,又看了看笔记本上打满的勾,嘴角扬起笑意。这忙碌的一天,不仅解决了生产难题,更给工厂添了新“腿”,明天定会是更有干劲的开始。
星期二的早晨,村头的广播喇叭刚结束早间新闻,杨村长就骑着那辆二八大杠自行车,急匆匆往村东头的齿轮厂赶去。生产调度会的余温还在,他心里记挂着一件要紧事——帮厂里的几个年轻人办摩托车证。
齿轮厂的院子里机器声嗡嗡作响,廷和正猫在车间里忙着试制新齿轮,铁屑飞溅中透着股热火朝天的劲儿。办公室里,仲明正低头整理着文件,见杨村长推门进来,连忙起身迎上去:
“村长您可来了,我们昨天就把照片、身份证都准备好了,就等您发话呢。”
“那就别耽误功夫,叫上他们,咱们走。”杨村长拍了拍仲明的肩膀,率先推着自行车出了门。
仲明三人推着崭新的摩托车跟在后面,晨曦中,三辆摩托车的金属外壳泛着光,这是厂里效益好了之后给骨干们添置的新家伙。
一行人先到乡照相馆取照片。刚进门,摄影师就笑着递过一个信封:
“早给你们准备好了,昨天特意加洗的,保证清楚。”
拿到照片,他们又跟着杨村长往乡交通监理站赶,路上的田埂边,几个扛着锄头的老乡笑着打招呼:
“村长又给年轻人办好事儿去啦?”
监理站的院子里停着两辆旧摩托车,站长正低头整理文件,见杨村长来了,连忙起身迎上来:
“老杨,昨天接到你电话我就备着了,这交通规则小册子还是去年新进的货呢。”他转身从抽屉里拿出四本蓝皮小册子,又指了指墙上的价目表,“办证挂牌每人五十,这是牌子的成本钱,一分不能少。”
“车买了四辆,有一辆是仲明家老二的,现在在城里学开汽车,这次就先把牌子挂上,证等他回来再补。”
杨村长接过小册子,笑着解释,“今天就他们三个办证考试。”
站长点点头,立刻吩咐工作人员:“收二百块,拿四副牌子来。”
办公室里的长条凳被擦得干干净净,仲明三人坐下后,赶紧翻开交通规则小册子。站长翻到第三页,清了清嗓子开始讲解:“这红灯亮了必须停,黄灯闪烁要减速,指挥棒向上指是通行……”他讲得仔细,从信号灯含义到转弯让行规则,足足讲了半个小时。提问时,三个年轻人答得干脆利落,都是沾了年轻人记忆力好的光。
后院的空地上立着两根竹杆,间距刚好够摩托车通行。永明自告奋勇先试,他握紧车把,慢慢加速,在竹杆间绕出流畅的“8”字,轮胎碾过碎石子发出轻微的声响。另外两人也依次上场,由于前一天在厂里空地练了一下午,都顺利通过了考桩。
回到办公室,站长拿出三张登记表,指导他们填写信息。仲明一笔一划地写着名字,永明则小心地把照片贴在指定位置,生怕贴歪了。站长检查完表格,郑重地叮嘱:
“三天后来拿证,没证千万别往城里开,现在交警查得严,无证驾驶要罚款的。”
出了监理站,阳光已经暖融融地洒下来。杨村长指了指不远处的乡政府大院:
“你们先回厂,我去汇报下村里修路的事。”
三人连忙道谢,仲明抱着崭新的摩托车牌,永明则把交通规则小册子揣进兜里,跨上摩托车时,车后座的牌子轻轻碰撞,发出清脆的响声。
回到齿轮厂时,廷和刚好从车间出来,见他们手里拿着牌子,笑着迎上来:“顺利通过?”仲明举着牌子晃了晃,脸上是藏不住的喜悦。车间的机器还在运转,院子里的摩托车旁,四副崭新的牌子静静躺着,在阳光下闪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