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和拉着李师父的手,关切地问:“多年的老伙计怎么要回家种地呢?”
李师父苦笑着说:“人家不要啦,老了不种地干什么?”
廷和赶忙接话:“到我那里去,干老本行,淬火。”
李师父脸上瞬间绽开笑容:“那敢情好?我还要给你磕个响头呢。”
四人相视而笑,爽朗的笑声在办公室里回荡。这笑声,是对过去困境的释然,更是对未来齿轮厂崭新篇章的期待。
1.27招工(3336)
廷和抬手看了一下手表,指针已悄然逼近正午。
“走,到附近有个做川菜的小饭店,咱们一起去坐坐,反正中午我也要吃饭。”他的声音带着几分疲惫后的松弛,却又隐隐透着对工作的关切。
四人结伴而行,不多时便来到厂门口不远处的“正兴”川菜馆。推开那扇略显陈旧的玻璃门,一股浓郁的川香扑面而来,裹挟着辣椒与花椒的独特气息,瞬间勾起了众人的食欲。他们寻得一个四人位的小桌儿坐下,木质的桌椅被岁月打磨得光滑温润。廷和接过泛黄的菜单,熟练地点了几个招牌菜:麻辣鲜香的水煮鱼,红亮的汤汁上漂浮着大片的辣椒与花椒;酸辣可口的鱼香肉丝,酸甜的酱汁裹着鲜嫩的肉丝;还有一份麻婆豆腐,雪白的豆腐上覆盖着红彤彤的辣酱,点缀着翠绿的葱花,光是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
不一会儿,菜品陆续上桌。沸腾的水煮鱼热气腾腾,香气四溢,鱼片在滚烫的红油中若隐若现;鱼香肉丝色泽红亮,酸甜味瞬间在空气中弥漫开来;麻婆豆腐则散发着浓郁的麻辣香气,豆腐表面还泛着一层诱人的油光。四人纷纷拿起碗筷,大快朵颐起来。廷和夹起一筷子鲜嫩的鱼片,放入口中,麻辣的滋味在舌尖炸开,他微微眯起眼睛,露出满足的神情。
“按照每天生产120个蜡型,你需要几个人做下手?”
廷和一边嚼着口中的饭菜,一边看向小白,眼神中满是认真与期待。小白停下手中的筷子,用纸巾擦了擦嘴角,认真思索片刻后说道:
“至少两个人,一开始能慢一些,一周以后上手就快了。”
廷和微微点头,目光转向老李师傅,继续问道:
“淬火炉需要几个帮手?”
老李师傅端起面前的茶杯,轻抿一口,润了润喉,沉稳地回答道:
“每天100多个小件,我一个人就足够了。”
说罢,他夹起一筷子鱼香肉丝,放入碗中,与米饭搅拌起来。一顿饭的功夫,关于生产的人员调配便有了初步的规划。由于是工作时间,四个人都没有喝酒,午饭很快就结束了。
饭后,闵科长三人回厂去了,廷和则一个人骑车向厂子的方向奔去。
一到厂大门,葛叔就从传达室走了出来说:
“杨厂长,停电了。供电所的人正在换变压器。说5点钟之后才能来电。”
廷和转身向东望去。只见一台汽车吊已经把变压器吊到位,几位电工正在忙着换变压器的母线。电线杆上还有两个人更换高压林可。廷和没有停留,推车进了厂。仲明和仲伟,正忙着和村里来的两位管道工安装自来水管。估计是压力罐已经安装到位了。现在是更换自来水管。仲明看见父亲进来,跑过来说:
“今天一上班。供电所的施工队长就来了,那人绕着厂房转了两圈,时而仰头查看线路走向,时而蹲下检查地基,连墙角缝隙都没放过。临走前,他将安全帽往脑后一推,神色郑重道:小伙子,下午一点到五点得停电装新变压器,赶紧通知村里做好准备。”
仲明看了看父亲,又接着汇报:
“时针刚过十二点半,门外传来货车轰鸣声。供电所安装队提前抵达,崭新的变压器裹着防护布稳稳落地。原以为新设备安装才是重头戏,却不想拆卸旧变压器成了拦路虎。老化的螺丝锈成一团,缠绕的线路像打了结的麻绳,工人们戴着绝缘手套,拿着扳手一点点啃这块硬骨头。直到下午两点,锈迹斑斑的旧变压器才在吊车轰鸣声中缓缓落地。”
“同时,早晨我还去了杨村长那里,借了两名管道工。又把昨天招工的事和他谈了。他说你回来以后,到他那里去一趟。”
说到这里,仲明停了一下,看了父亲一眼,继续说:
“我和管道工。刚回到厂里。正好罐就送来了,真是太凑巧了。”
廷和听完仲明的汇报,回到了办公室里坐下。住了一会,拿起电话拨给杨村长。杨村长说:
“你回来啦,现在没事,到我这里来一趟。咱俩商量一下招工的事。这个是大事,人选由你来定,我通知就行了。”
廷和放下电话。就去了村委。在杨村长办公室。还有治保主任也在场,见廷和进来,起身让座。廷和马上用手按住治保主任。自己在旁边找了个椅子坐下。
办公室里,摊开在桌上的财务报表,杨村长戴着老花镜,眉头紧锁,正为村里化肥缺口发愁。就在这时,他看到杨廷和大步跨了进来。
“今天是星期天,我特的把治保主任叫来,他熟悉村里人的所有情况,你把招工的条件对他说一下。他根据条件给你推荐。”
杨村长的声音爽朗,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
杨廷和一听,立即来了精神:“先找一个食堂的大师傅。会做大锅饭就行。当前大约20多人吃饭。买菜、做饭一个人干,年富力强,男女皆可。”
话音刚落,坐在旁边的治保主任眼睛一亮说道:
“村里杨廷军的老婆,别人都叫她二姐。这个人我看可以,40多岁,原来在城里大食堂干过。不行,你先让她去干几天看看,不行再找。”
他脸上堆满自信,仿佛已经看到二姐在灶台前忙碌的身影。
杨廷和果断点头:“那可以,明天就上班。现在是女儿和老伴两个人干,让她去交接一两天。”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另外有没有干过钳工的人,岁数大点儿没关系,主要是机床维修。”
“这个有!”治保主任胸脯一挺,“我邻居老张师傅,50多岁,原来是乡农机站的维修工。现在在家闲着,我去商量一下。”
“其他就是年轻徒工,文化程度要初中以上。其中要有两个高中毕业的,开制作齿轮的机床。先招6个。全部男的。”
杨廷和掰着手指,把需求一一列出。治保主任大手一挥,满不在乎地说:
“这个没问题。咱村儿现在有男青年30多人。有几个这两天跑城里找工作去了。我下午找八九个到厂里去找你,面试一下,不够的话我继续帮你物色!”
杨廷和听后,站起身来,真诚地握住杨村长的手:“谢谢村委对齿轮厂的支持,除要有专业技术的人员外,工人我全部在村里边招收,一是离厂近,不用住厂,无后顾之忧。二是报答乡亲们对齿轮厂的支持。将来把齿轮厂办成真正的杨家庄的齿轮厂。”
转身又拉着治保主任的手,感激之情溢于言表:“真是太感谢你了。今天下午我面试完之后让仲伟把名单交给你,他们明天就可以上班了。工资待遇,暂定为180元每月。比城里平均工资高20%,以后厂里效益好了。每个月都有奖金。”
廷和推开工厂办公室的门,映入眼帘的是永明与一位老师父,正俯身趴在桌上,在图纸上写写画画,神情专注。
永明率先抬头,看到师父进来,连忙起身,指着身旁的老师父介绍道:
“这是拖拉机厂的毕师父,干了20多年电工。我们上午就来了,听说你去了翻砂厂,就和毕师父在厂里转了转。大致规划了需要的材料,随后就去供销社订购了。供销社说明天把材料送来,总共要花1100多元。”
廷和快步走上前,紧紧握住毕师父的手,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太麻烦你了,毕师傅。这个厂停了4年多,原来的线路,有的老化,有的线径不够,根本带不动这些新设备。所以永明把您请来帮忙,真是太感谢了。”
毕师父爽朗地笑了笑,说道:
“我上午转了一圈儿,大体看了一下。原有线路里,食堂餐厅和办公室这两条基本上还能用。食堂餐厅把灯具换一换,再加几个插座就能正常使用了。不过两个车间的线路,除了照明部分,都得全部换新的。照明部分换一下灯座和灯具就行。”
赵永明接过话茬,接着说:
“车间的动力线路全部换成新的,旧的线路功率完全不够。今天下午变压器安装完,明天就可以换动力线了。供电所的人特别给力,变压器到厂里配电室的线也帮忙换了,不然明天我们还得全厂停电两个小时。现在这样,就只是车间的动力线路没电,其他地方都能正常用电。”
正说着,仲明带着8个年轻村民走进办公室,说道:
“治保主任让他们8个人来应聘面试。”
永明见状,连忙说道:“师父,今天上午毕师父来我厂,没来得及和家里打招呼。我陪毕师父回趟城,明天毕师父就不走了,干完活再回去。明天让仲伟把宿舍收拾好,买几套行李来。”
说完,永明便和毕师父匆匆离开了。
办公室里,廷和把仲明叫到一旁,压低声音,将上午招工的事简单说了一遍,然后对仲明说:
“面试咱俩一块儿进行,我问问题,你仔细记录。等送走他们之后,咱们再确定最终人选。”
办公室里有两个长排椅子,8个青年依次坐下。廷和与仲明坐在办公桌旁,开始依次与青年们谈话。廷和仔细询问,仲明认真记录,主要了解青年们的姓名、年龄、文化程度和家庭情况。
在这8个人中,有两个面试未能通过。一个是学习成绩太差,虽然读完了中学,却没能拿到毕业证;另一个是杨村长儿子杨玉良的同学兼好友,他自己坦言和杨玉良关系很好,平时俩人总泡在网吧打游戏。廷和心想,玉良好不容易才戒掉打游戏的毛病,如果让他和这个人在一起,很可能旧病复发,那可就对不起杨村长了。
面试结束后,廷和客客气气地对青年们说:“你们先回去,明天等通知,接到通知的,明天上午来厂里报到。”八个青年离开后,仲明将面试合格的6个人名单整理好,让仲伟给治保主任送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