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网游竞技 > 开局手搓EVA,吓哭校花 > 第101章 幽渊星:无声的观察

第101章 幽渊星:无声的观察(1 / 2)

“昆仑三号”的抵达,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无声潜入。

与“昆仑一号”和“二号”主动播报自身存在、大张旗鼓进行轨道扫描不同,“昆仑三号”在距离幽渊星数个天文单位之外就关闭了主引擎,仅依靠姿态调节推进器,如同宇宙中一块冰冷的陨石,借助红矮星“格利泽”微弱的引力牵引,悄无声息地滑入一条高轨道。

这颗潮汐锁定的星球永恒地以一面朝向它暗红色的太阳,另一面则沉沦于永恒的冰封黑夜。明暗交界线处,地形最为复杂,巨大的裂隙、陡峭的悬崖和温度相对适宜的区域在此交织,也是此前探测到微弱热信号和疑似文明痕迹的地方。

舰长苏宛,一位气质冷静、拥有情报分析背景的女性军官,此刻正站在舰桥中央。这里的光线被调到极暗,只有无数屏幕和数据流散发着幽光,映照着她毫无表情的脸庞。

“全舰保持绝对电磁静默。”“所有非必要系统进入最低功耗运行。”“释放‘萤火虫’侦察集群。启用光学迷彩和被动接收模式。”

她的命令被转化为最低限度的指令,通过内部线路传递。没有慷慨激昂的动员,只有极致谨慎的操作。

舰体下方,数十个仅有篮球大小的“萤火虫”探测器被轻轻弹射而出。它们表面覆盖着特殊的吸波材料,几乎不反射任何光线,如同真正的宇宙尘埃般,朝着幽渊星明暗交界线的预定区域飘去。

它们的任务是:看,听,记录。但绝不打扰。

主屏幕上,来自“萤火虫”的第一批高清晰度图像传回,带来了令人屏息的发现。

在那些巨大的地下洞穴入口处、在悬崖峭壁的遮蔽下,确实存在着非自然的构造——那并非高科技的金属城市,而是由本地岩石、挖掘出的土壤和某种生物性粘合剂构筑而成的、如同巨大蜂巢或蚁穴般的复合体。结构原始,却规模庞大,显示出高度的组织性。

更令人心跳加速的是,他们捕捉到了“居民”的身影。

一种双足行走的人形生物。他们体型比人类稍显矮小粗壮,似乎为了适应可能更高的引力和地下生活。皮肤苍白,几乎看不到毛发,拥有一双异常巨大的、likely是为了在微弱光线下视物的眼睛。

他们穿着简陋的皮革或编织物,使用着明显是石质和骨质的工具,正在进行着采集、搬运、打磨等集体活动。

“穴居人……”生态学家周博士喃喃自语,声音因激动而压抑,“一个真正的、活着的、非人类智慧文明!”

“文明等级初步判定:石器时代中晚期。未发现金属冶炼、能量操控迹象。”情报官快速分析着数据,“社会结构似乎基于群落,有初步分工迹象。”

苏宛的目光锐利地扫过每一个细节。“建立完整档案。记录他们的行为模式、社交互动、工具类型、声音频率……一切信息。所有分析基于远程观测,严禁任何形式的接触或干预。我们只是‘倾听者’。”

“昆仑三号”及其释放的“萤火虫”网络,彻底融入了幽渊星的背景辐射之中,成为了一个绝对的旁观者。

日复一日,海量的数据被传回、储存、分析。

他们观察到穴居人如何协作,利用简单的杠杆和绳索将巨大的石块挪动,加固他们的巢穴入口。

他们记录下穴居人发出的一种复杂的、包含大量咔嗒声和低沉喉音的声波语言,虽然无法理解,但能分辨出不同的语境和情绪。

他们甚至目睹了一场小规模的冲突:两个不同群体的穴居人为了争夺一处富含发光真菌的洞穴发生了对峙和投掷石块的争斗,最终以一方退却告终。

他们也看到了仪式:在某个特定的时辰(根据星体位置判断),穴居人会聚集在最大的洞穴入口处,对着永恒暮光的天际线发出有节奏的、悠长的吟唱,仿佛在进行某种原始的祭祀或祈祷。

每一次观察都带来新的兴奋,也带来更深的敬畏和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