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保卫战的惨烈与“崑仑”号的诡异遭遇,像两记沉重的警钟,在“南天门”基地内久久回荡。
敌人手段的多样性与渗透的无孔不入,让所有人都意识到,单纯的被动防御和反应是远远不够的。连没走出星球的丑国都能做到对抗,更别说是在广袤而复杂的月球环境以及更加深邃的星际空间,现有的侦查和预警体系存在着巨大的盲区。
“‘獬豸’和‘影蜂’的组合足以应对基地周边的防御,但对于更广阔的月面,特别是那些永远背对地球的陨石坑、环形山阴影区,我们的监控力量严重不足。”
在一次高层战术研讨会上,雷战指着巨大的月球地图,面色严峻,“敌人两次都是从这些盲区发动突袭,我们每次都后知后觉,太过被动。”
“我们需要眼睛,”龙月冷冽地补充道,“能够长期潜伏在极端环境中,安静的监视,关键时刻能发出预警的眼睛。传统的卫星和巡逻机甲,太容易被发现和规避。”
所有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了刚刚伤愈归队、脸色还有些苍白的林风。这种超越现有技术框架的构想,往往需要他的奇思妙想。
林风没有立刻回答,他走到全息月图前,目光扫过那些深邃的环形山和崎岖的高地,手指无意识地在空中虚划,副脑正在高速运转,结合月球的环境特点和现有的技术储备进行推演。
“长期潜伏…极端环境…安静…”他喃喃自语,眼中逐渐亮起熟悉的光芒,“‘烛龙’核心的小型化衍生版可以提供近乎无限的能量续航…但光学和雷达隐身不够,月球表面被各种探测器反复扫描,任何非自然物体都难以长期隐藏…”
突然,他停顿了一下,手指点向月图上的一片区域:“除非…我们不是‘隐藏’,而是‘融入’。”
“融入?”众人疑惑。
“是的,融入。”林风转身,语气变得兴奋起来,“月球的极端环境本身就是最好的掩护。超低温、高真空、强辐射…我们可以设计一种特殊的侦察机甲,它不是躲在阴影里,而是直接暴露在环境中,利用环境来伪装自己。”
他快速调出建模软件,开始勾勒一个粗糙的模型:“看,它的外形不应该像机甲,而应该更像一块…石头,一块月岩。采用最新型的、能高度模拟月壤成分的生物复合伪装材料,表层甚至可以进行微调,以适应不同区域的月壤特征。”
“动力系统极度简化,大部分时间处于绝对静默状态,就像一块真正的石头。内部核心由超小型化的‘烛龙’供能单元维持最低限度的生命活动——主要是传感器和通讯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