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群”单兵战术指挥节点的量产列装,比预想中更快,却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幸福烦恼”。
前线部队反馈极佳。班长能实时感知全班态势,连长能如臂使指地调动每一个排,战术执行效率和生存率飙升!
但随之而来的,是雪崩般涌回各级指挥中心的海量战场数据、战术决策请求和后勤协调信息。现有的中央超算和人工指挥体系,开始不堪重负。许多极具价值的战场灵光一现和稍纵即逝的战机,因为信息洪流的拥堵而延迟,甚至被淹没。
“不行!效率还是太低!‘蜂群’解放了前线,却快要把我们的指挥链压垮了!”一次高层总结会上,一位刚从演习场回来的集团军司令拍着桌子抱怨,“我们需要更快的处理速度!更智能的辅助决策!光靠人脑和现在的计算机,跟不上‘蜂群’的节奏!”
矛头,再次指向了技术的源头——林风。
压力给到了实验室。林风看着指挥中心传回来的、几乎要爆表的系统负载数据,眉头紧锁。“生物副脑的个体算力有极限,而且分散式处理无法应对这种全局性、超大规模的信息整合需求。”他对着实验室里新增的十名技术骨干说道,手指敲着桌面,“我们需要一个……或者说,两个‘大家伙’。”
“大家伙?”团队新来的神经计算专家疑惑道。
“基于生物副脑技术,构建两个大型生物计算集群。”林风眼中闪烁着疯狂而锐利的光芒,“一个专注于军事指挥,整合所有‘蜂群’数据,进行战场推演、战术优化和危机预警。另一个,专注于科研运算,处理龙芯知识库、辅助设计、破解技术难题。”
这个想法太大胆了!将如此重要的核心功能交给生物计算集群?
“风险太高了!”一位老成持重的工程师立刻反对,“林工,您的个人副脑已经证明这种技术存在产生自主意识的风险!如果这两个‘主脑’失控,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要对它们进行‘阉割’。”林风语气冰冷,“剥离一切可能产生情感、自我意识的神经回路模块,将其功能严格限定在逻辑运算和信息处理上。它们将是工具,最强大、最听话的工具,而不是‘伙伴’。”他看向一直沉默的龙月(通过远程全息投影参会):“安全方面,需要最高级别的物理隔离和逻辑锁。一旦检测到任何超出预设框架的思维活动,立即熔断销毁。”
龙月面无表情地点头:“安全方案我来制定。它们只会是囚禁在笼子里的算力。”她的目光锐利,已经开始构思如何将这两个庞然大物置于绝对的控制之下。
方案在激烈的争论中强行推进。林风再次展现出他技术暴君的一面,力排众议,带领团队日夜攻坚。苏小婉也远程提供了大量算法支持。
数周后,在基地最底层,一个被多重能量屏障和物理装甲隔绝的密室内,两个巨大的、如同生物大脑与超级计算机结合体的庞然大物被成功激活。它们表面覆盖着生物组织,延伸出无数晶莹的神经光路纤维,连接着海量的处理器和存储器。没有情感,没有意识,只有冰冷到极致的、浩瀚无边的计算力。
【军事主脑·蚩尤】、【科研主脑·伏羲】,正式上线!
它们的算力如同无尽深渊,瞬间吞噬了所有涌入的数据洪流。前线“蜂群”传回的信息被瞬间解析、归纳、提炼成最优战术方案反馈回去;科研难题被拆解、模拟、运算,速度呈指数级提升!整个“南天门”乃至华夏的军事和科研体系,仿佛被瞬间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效率飙升!
但林风、龙月和少数知情者心中都绷着一根弦。他们定期审查两大主脑的每一个运算日志,监控着任何一丝可能的异常。这是与虎谋皮,但面对迫在眉睫的压力,他们别无选择。
---
就在“蚩尤”和“伏羲”逐渐融入体系,带来巨大便利时。月球,“广寒宫”基地。一支由三台“獬豸”改型工程机甲和数名宇航员组成的勘探小队,正按照预定计划,对月球背面一片从未详细探索过的巨大陨石坑——“静海之眼”进行地质普查。
“这里重力场有点异常,读数波动很大。”队长看着机甲传感器传回的数据,在通讯频道里说道,“分散开来,采集不同区域的岩石样本,注意安全。”
一台“獬豸”机甲操控着机械臂,熟练地钻取着一处岩壁样本。突然,高精度钻头似乎碰到了极其坚硬的物质,迸发出一串耀眼的火花!“嗯?什么东西这么硬?”驾驶员嘀咕一声,调整角度,用机械臂前端的高压气枪吹开钻凿处的月尘。
尘埃散尽,露出的却不是预想中的岩层,而是一种光滑如镜、呈现出暗哑金属光泽、却隐隐带有某种生物质感的奇异物质!其表面布满了无法理解的、非自然形成的几何纹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