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定档期(2 / 2)

他说完,又举起酒杯。

“王轩啊,我看好你。你这代人要是真能撑起点东西,华夏电影就能换口气。以后要有什么想法,直接找我,中影不缺钱——就怕没人敢拍。”

王轩微微一笑,举杯相碰。

酒声清脆。

从后来的韩三品的所作所为,无论主观上怎么评价他,当他主政期间,客观上确实推动华夏电影产业大发展了。

和韩三品聊完后,接下来的重点,自然是电影《浔阳》的上映档期。

经过一番讨论,王轩和中影方面最终敲定——就在今年国庆上映。

说是“国庆档”,其实这时候并没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档期概念。

观众们还没养成“假期看电影”的习惯,片方也没有太多营销意识。

能不能抢到黄金档期放映,全靠韩总一句话,是的你没有看错,韩真的有这么大权力。

有没有人头铁不在乎中影的意见自己联系影院上映的。

有的,兄弟有的,这年头你只要看到某部片子上映时期突然有部好莱坞大片同期上映,那就可以断定,电影背后的影视公司肯定是得罪中影了。

毕竟中影有个杀手锏,那就是外语片引进权。真当内娱座山雕的外号是白起的吗。

当然,十几年后好莱坞也不卖座的时候,中影也就是没那么大权势了。

现在的大陆电影市场,真正能叫得上名字的档期,只有“贺岁档”,基本从十一月开始一直持续到春节前。

这段时间各家片子都往上映表里挤,拼的不是质量,而是谁的明星多、排片多。

《浔阳》是个文艺片,这在这时候的市场里,就是天然劣势。

虽然导演是王轩,主演是刚拿了威尼斯影后的周训,电影还拿了国际大奖,但在内地市场,这类片子的票房上限非常有限。

电影院老板看完样片后心里都明白——这片子口碑可能好,但想赚钱?难。

毕竟观众花钱进影院,看的还是“热闹”,不是“艺术”。

王轩自己也清楚这一点。

他对票房没有太大幻想,甚至觉得这片子能在国内上映,已经算“赚到了”。

电影市场这时候还远没形成气候,真正的粉丝经济还在襁褓期。大家能认明星,但还谈不上“饭圈”。

王轩在会议上开玩笑说过一句:“想靠粉丝撑票房?得先等粉丝有钱。”

一句话把大家都逗笑了。

这时候的小年轻,一个月零花钱几百块都算多的,电影票三四十一张,想去一趟电影院都得掂量掂量。

至于宣传,中影那边也就照着老规矩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