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轩举杯,语气真诚:“那真是多谢韩总了,我们确实在考虑国内上映的问题,只是苦于没有发行能力。”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后,就该开始谈大局,扯理想了。
得亏不是全男席,不然就该讨论怎么统一弯弯了。更进一步就是些不能写的话题了。
当然,现在还没到这程度,而且席间领导们也会注意尺度。
没一会儿,席间气氛渐渐转向正题。韩三品举着酒杯,目光扫过在座几人,语气由闲谈转为宏观。
“其实啊,我最近一直在想——咱们华夏电影得有点‘大的气象’。”
他顿了顿,轻轻摇晃着杯中的酒,神情里带着几分沉重。
“你看,好莱坞那边,一个《指环王》,一个《黑客帝国》,动辄上亿美元投资。
人家敢投、敢拍,也敢赌。可咱这边呢?连一个亿都不敢动。导演怕、制片怕、投资方也怕,全都小打小闹,整天想着怎么不赔钱,过于束手束脚了。”
他说到这儿,语气渐渐变得有力,像是在讲一堂行业课。
“我常说一句话——‘华夏电影要发展,就得搞大片。’光靠文艺片拿奖,不行的。奖是面子,市场才是里子。”
桌上气氛一瞬安静下来,连一旁陪席的校领导都不由得点头。
韩三品笑着抿了口酒,转头看向王轩。
“王轩啊,你这片子《浔阳》能拿国际大奖,说明你有艺术性,镜头语言也有自己的一套。不错,非常不错。”
他稍稍停顿,换了个语气,“可惜啊——不太商业。能拿奖的片子,票房往往上不去。”
他伸手拍了拍桌子,语气带着几分真诚的勉励。
“我希望下一部,你能试试拍点大的。历史题材也行,战争片也行,英雄片也行。总得有人往前冲。你年轻,有胆子,也有眼光。”
韩三品说到这儿,笑了笑,像是随口提起,“中影现在就在推一个项目——《赤壁》,吴白鸽导演的,你知道吧?”
“了解一点,”王轩微微一怔,回道,“听说投资挺大,而且吴导还是今年威尼斯的评审。”
王轩倒是想说吴白鸽这个扑街仔,在好莱坞混不下去才来大陆要饭的,也就您韩总把他当个宝。
王轩也只会稍微点明,毕竟《赤壁》这项目涉及几个亿。背后资本强大着呢。
在威尼斯的时候,吴白鸽就在那儿为《赤壁》造势。
这时候项目刚立项,这片子从2004年筹备到2007年开拍,08、09年分上下两部上映,整整拖了五年。
如果换成小公司,早就被资金链拖垮。
也就中影、成天、还有日本的艾回这几家真金白银的大资本,能扛得住这场豪赌。
从账面回报看,《赤壁》确实没亏,还略有盈利。
可从时间成本来看,那几乎就是一场漫长的消耗战。
在那之后,华夏电影的“大片梦”也被现实浇了几桶冷水。
说来也是挺有意思的,真正打破票房纪录反而不是大片,而是喜剧,比如第一部破十亿的片子就是泰囧。
想到这些,王轩只是轻轻笑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