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卖片(2 / 2)

西江卫视与山河台也象征性插一脚。

相比前三家,西江卫视与山河台的动作要慢得多。

西江台的负责人干脆利落:“片子不错,但我们只能上二轮。预算有限。”

山河台则有些含蓄:“想上,但怕收视抗不过大台。要看你们的报价。”

王权心里明白,这两家虽然资金不足,但留作二轮买家,至少能确保后续的长尾收益。

看片会结束后,轩韵文化发行部的小会议室里堆满了资料和合同草案。

几个年轻人都红着眼圈,熬夜整理对比表。

有人一边喝咖啡一边说:“芒果台态度最积极,但他们不会马上出价太高,要看我们是不是敢拖。”

另一个插话:“京城台太老谋深算,荔枝台资金有限,唯一能硬碰硬的就是芒果。我们要把筹码打出去。”

王权点点头:“我们不弱势,我们有演员热度、有音乐支撑,还有他们最怕丢的市场空白。”

他想起顾问说的话:蓝莓台抢了《天龙八部》,芒果台必须找一部同量级的武侠剧对冲。

这句话,让他心底升起一种底气。

他知道,这一次,不是乞求卖片,而是等买家出手。

长沙的深秋,夜色微凉。

芒果台总部大楼的会议室里,几位负责人坐在一起,气氛带着一丝暗暗的试探。桌上摆着刚倒好的铁观音茶,袅袅热气升起,却挡不住几双眼睛的锋利。

芒果台采购总监开口第一句话就不轻不重:“王总,你们的片子我们看过了,确实有看头,但轩韵文化毕竟是影视新兵,能不能扛住宣传和后续投入,这是个问号。”

这句话,表面是疑问,实际上是压价。

王权端起茶,慢悠悠地吹了一口气,淡淡一笑:“新兵未必就打不了胜仗。我们轩韵文化,在唱片上已经打过几次硬仗。那时候全国唱片公司几十家,最后能站稳的没几家。你们芒果台不也一样,从地方台一路打到全国头部?各位比我更懂。”

话一出口,对面三个人互相看了一眼。

这是老江湖的口气,不是新人。

谈判没能一次定下来,芒果台的人很快把阵地转移到饭桌上。

长沙的湘菜馆里,剁椒鱼头热气腾腾,香味扑鼻。

几杯白酒下肚,气氛渐渐放松。

“王总,你也知道,我们台最近在排播上压力大,《天龙八部》被蓝莓台拿走了。要是再被对手压一头,我们可没法交差。”

这话说得半真半假,既是表态,也是试探。

王权笑笑,把酒杯放下:“正因为如此,你们才更需要《天下第一》。高媛媛、贾婧文,一个冷清,一个刁蛮,都还带着《倚天》的余温。

范小胖的电影马上上映,能蹭一波话题。王轩这边专辑大卖,新闻不断,能把热度倒灌回电视剧。你们要找的,不仅是一个剧,而是一整个话题场。”

他说得不急不躁,却句句到位。

一个编排主任忍不住点头:“确实,现在单靠剧本身的故事已经不够了,要能炒得起来。”

王权看准时机,补了一刀:“轩韵文化最不缺的就是宣传资源。我们有唱片宣传的渠道,有网络草根的渠道,你们只要把剧放出去,我们能保证话题热度。”

这一席话,让芒果台的人沉默下来。

就在谈判陷入僵持时,荔枝台突然抛来橄榄枝。

“我们也有兴趣。如果芒果台不敢出独播价,那我们可以考虑联合播出。”

消息传到芒果台时,采购总监当场一拍桌子:“荔枝台?哪来的底气,还敢跟我们抢!”

这反倒让王权心里更稳。

他心知肚明,荔枝台的出价不足以独播,但他们的出现,本身就是一个筹码,可以推高芒果台的报价。

果然,芒果台负责人很快低声跟王权说:“王总,您开个底线价,我们台要这个剧。”

真正的最后一击,不在谈判室,也不在饭桌,而是在一个看似随意的走廊闲聊。

芒果台的副台长陪王权抽烟,吐着烟雾问:“你们真打算卖给荔枝台?”

王权笑得意味深长:“副台长,您比我清楚,芒果要的是全国第一的收视份额。如果把《天下第一》让给别人播,哪怕收视再好,你们也只能干瞪眼。你们输不起。”

这句话,说得对方愣了两秒。随后副台长哈哈一笑,伸出手来:“行,价钱我们再加一档。”

一周后,芒果台官宣,以十五万一集,买下《天下第一》的独家首播权。

消息一出,轩韵文化的办公楼里欢呼声一片。

年轻的发行助理们激动得差点哭出来:“这可是芒果台啊,全国最会做综艺的卫视,现在押宝我们!”

王权只是淡淡笑着,语气依旧老练:“第一战赢了,但这只是开始。卖片只是开局,后面的宣传、收视才是真正的江湖。”

他望向窗外的霓虹,心里很清楚:

这一次,不只是《天下第一》的胜利。

也是轩韵文化,正式在全国电视圈立下的第一面旗帜。

而远在外地的王轩,接到消息时,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干得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