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轩全身心投入到《天下第一》的宣传之时。
《倚天屠龙记》的制片方却正为卖剧而发愁。2003年的内地电视剧市场,与十几年后的成熟格局完全不同。
没有视频网站提供独播权,主要依靠地方卫视和央视的采购。
卫视台长们在买剧时十分谨慎,价格谈判不仅看剧本质量,更看导演和主演的知名度,或者剧是否具备足够的市场话题。
《倚天屠龙记》虽然是经典Ip改编,制作方对剧本质量、演员阵容都非常有信心,但他们明白,仅凭Ip光环还不足以打动台长们的荷包。
市场上同类型古装剧还是不少的。
制片方多次开会讨论销售策略,却总是讨论到陷入僵局。剧组拍摄顺利,演员表现出色,场面宏大,制作精良,但这一切对卫视来说只是潜在价值,缺少让人“买单”的直接理由。
台长们问得最多的不是拍得如何,而是:“你们的剧播出去,观众会追吗?会看吗?会讨论吗?”
就在此时,王轩的“三角恋绯闻”突然炸开了。四合院门口、夜市大排档的照片在网络上疯狂流传,伴随标题党新闻,观众和网友的讨论如同雪球般滚大。
王轩在不经意间把自己和高媛媛、贾靖文的关系,巧妙地挂上了《天下第一》的话题,把整部剧的关注度拉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制片方中的一个大聪明一拍大腿,几乎跳了起来:“对!这就是机会!”
他们立刻意识到,眼前这波热度,完全可以成为卖剧的强力筹码。
与其默默等待,不如主动借势,把《倚天屠龙记》的故事和王轩的绯闻结合,制造市场话题。
宣发组迅速拟定策略:
1.关联报道——在新闻稿中模糊提到王轩、高媛媛、贾靖文与《倚天屠龙记》的戏里戏外关系,让媒体自然联想到现实与剧情的交集。
2.剧照曝光——选择一些对立、暧昧的关键戏份截图,配上标题:“戏里针锋相对,戏外暗潮汹涌”,刺激观众好奇心。
3.水军带节奏——论坛和贴吧发帖,引导讨论“戏里谁更配王轩”“现实绯闻是否真实”,让话题持续发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