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接到商演的层次来看,其实就能看出幸福唱片是真的没啥人脉关系。为什么这么说呢?很简单——王轩根本接触不到高于自身咖位的演出机会。
一个新人能拿到什么样的资源,往往取决于背后公司的实力。
如果幸福唱片的能量够大,那么即便王轩当时只是个新人,也完全有机会被硬塞进当红综艺节目刷脸,哪怕只是当个嘉宾,或者上去唱一首歌,都能迅速提高曝光度。
大家回忆一下,这在娱乐圈并不少见。比如我们经常会在《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甚至后来的《奔跑吧兄弟》《极限挑战》里看到一些观众完全不熟悉的“生面孔”。
这些人不是因为突然爆红才被请去,而是他们背后的公司或者经纪人,花费了大量资源,甚至是通过关系运作,把他们送上台。表面上看只是一个小环节,实际上这就是在“抬咖位”。
而这种“逆向匹配资源”的情况,往往正好说明了艺人背景不一般。要知道,一档顶级综艺请一个当红艺人都要经过层层沟通,还得掂量对方档期,更别说把一个新人硬生生推上去了。
能做到这一步,不管是唱片公司本身实力雄厚,还是艺人的经纪人有很强的人脉关系,归根到底说明艺人背后有人在托举。
举个例子,当年某些二线歌手还没什么代表作时,就频繁出现在《快本》的舞台上,甚至和一线明星一起玩游戏、互动表演。
观众一开始觉得奇怪:“这人是谁?”但没过多久,等到这位歌手的新歌上线,宣传铺天盖地,大家就恍然大悟——原来之前的综艺亮相,就是提前造势。
再比如一些偶像团体成员,单拎出来可能连十八线都算不上,但却能在《跑男》的游戏环节里露个脸。
对观众而言,可能只是个小插曲,但对艺人来说,却是公司实力的体现:同样是新人,有的人只能在商场巡演里唱三首歌;有的人却能在全国观众面前刷存在感,这背后差距不言而喻。
总结下来,艺人能不能出现在和自己咖位不符的场合,恰恰是检验公司和经纪人资源的一个标准。幸福唱片给不了王轩这样的机会,也就注定了他必须依靠自己一步步往上爬。
当王轩一想到“经纪人”这个行当,不得不承认,2000年前后,这个行业真正最有能力、最有人脉的,偏偏是三个女人。她们是开创者,也是后来者仰望的天花板。
第一个,王金花。
她在圈内的名号是“内地第一经纪人”,甚至可以说,她是这个时代内娱经纪人行业的开山鼻祖。
她率先提出并实践了所谓“保姆式管理模式”,什么叫保姆式?就是从艺人的生活起居,到剧本选择,再到金主饭局,几乎是全方位的包办。
艺人只需要负责出现在该出现的地方,剩下的,王金花都帮你铺好路。
很多后来经纪人的所谓“全链条管理”,其实都是照着金花的路数学的。
王金花还有一点极强,那就是找金主的能力。她善于在资本与艺人之间穿针引线,哪怕是个毫无背景的新人,只要到了她手里,总能给你找出几笔启动资金来。
靠着这一点,她在圈子里积累了惊人的人脉资源。到后来,她手底下带出来的人,几乎各个领域都有话语权。
比如说,后世被称作“八十万水军”的杨单纯,就是金花一手调教出来的。
杨单纯后来成了范小胖的营销团队核心,也是鹿狍子巅峰时期的金牌经纪人。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王金花不只是培养了艺人,她还在培养下一代经纪人,等于是在奠定行业规则。
从人脉层面来看,王金花几乎是最强势的。
她背靠京圈,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她从一开始就站在了资源的富矿之地。
1993年,她决定把重心从音乐转向影视,当时正是陈稻明伸手帮了她一把。
陈稻明不仅给她牵了线,还干脆让王金花成了自己的经纪人。有了这一层关系,金花顺理成章地进入了京圈。
要知道,当年的京圈,在电影圈几乎就是半壁江山,多少新人、多少导演,都得看京圈的脸色。
金花等于直接拿到了半张入场券,一下子从边缘人物跃升为圈子核心。
第二个,常继宏。
她和王金花完全是两个极端的风格。圈里人评价她,是靠“竭诚、敏锐、正直”的人格魅力吃饭的。
她并不喜欢把自己摆在台前,更不喜欢插手艺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她始终认为,经纪人应该站在艺人背后,做支撑,而不是往前跑去抢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