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烟烽护田(2 / 2)

命令清晰明确,求生欲压倒了悲伤,人群立刻动了起来!如同被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赵家屯展现出了惊人的动员能力。没有人再抱怨,没有人再迟疑,所有人都为了最后的生机而奔跑。

妇孺们冲回各家各户,翻箱倒柜,将平日里舍不得烧的艾草捆(原本用于驱蚊避邪)、晾干的蒿草、甚至一些潮湿的柴火全都抱了出来。果然有几户人家找出了小包的硫磺粉,虽然不多,但在此刻珍贵无比。

男人们挥舞着锄头铁锹,沿着广阔的田畴边缘,疯狂地挖掘着浅坑,汗水混合着之前的泪水滴落在干涸的土地上。

孩子们则叮叮当当地抱着各式各样的“乐器”聚集起来,小脸上满是紧张和一种参与大事的兴奋。

材料迅速汇集到地头。赵小满亲自指挥,将艾草、蒿草等易燃物与少量硫磺粉混合(她依稀记得硫磺烟雾驱虫效果更佳,但需小心烟火),分发给各个浅坑点。

“点火!把所有坑里的柴草都点起来!注意风向,别烧着自己!”赵小满大声喊道。

霎时间,一道道浓烟从田地四周相继升起!艾草和蒿草燃烧产生了大量刺鼻的白色烟雾,混合了硫磺那特有的、令人不适的气味,迅速形成了一道低矮但连绵不断的烟雾屏障,将大片田地笼罩其中,仿佛给遭受重创的土地披上了一层神秘的纱幔。

几乎同时,赵小满朝孩子们一挥手:“敲起来!使劲敲!别停!”

“铛铛铛——!”“砰砰砰——!”“咣咣咣——!”

孩子们使出了吃奶的力气,敲打着手中的铜盆、铁桶和破锣。杂乱无章却响亮无比的金属撞击声,骤然炸响,穿透烟雾,直冲云霄!那声音并不悦耳,甚至有些刺耳,但在此时,却仿佛是战斗的号角,是人类向天灾发出的不屈呐喊!

烟与声,交织成一曲原始而悲壮的抗天歌谣。

奇迹般地,那些仍在田间爬行、或低空飞舞试图寻找残存绿意的蝗虫,被这突如其来的浓烟和巨响惊扰了!它们本能地畏惧烟火之气,硫磺的刺激性气味更让它们晕头转向,震耳欲聋的敲击声则彻底破坏了它们的感知和飞行节奏!

只见残余的蝗虫开始躁动不安,纷纷避开烟雾弥漫的区域,试图飞高的,被声音惊得乱了方向,互相碰撞着跌落下来;试图爬行的,也被烟雾熏得晕头转向。

虽然无法阻挡早已过境的主力蝗群,但这道仓促间构筑起的“烟烽声障”,确实有效地驱散了田野里的残余蝗虫,并极大地震慑了可能出现的零星后续蝗群,保住了田埂、沟渠边最后的一点绿色根基,也为惊魂未定的人们,守住了一线微弱的希望。

浓烟滚滚,刺鼻呛人,熏得人们眼泪直流,咳嗽不止。孩子们的手臂敲得酸麻红肿,却无人停下。所有人都在坚持,望着那在烟雾和声浪中显得模糊而坚韧的田野,眼中重新燃起了一丝光芒。

赵小满站在烟与声的交汇处,衣裙被烟熏火燎,脸颊沾着黑灰,但她站得笔直。她知道,这只是绝望中的一次喘息,真正的粮食危机并未解除。但这一刻,看着身边这些拼命自救的屯民,她深深地意识到:只要人心不散,只要还有抗争的勇气,就总有活下去的路。

烟烽护田,绝境求生。艾硫混燃,布障驱蝗。童击铜锣,声震四野。浓烟与噪音交织成最原始的防线,守护着劫后大地最后的生机,也点燃了赵家屯绝不坐以待毙的抗争之火。然而,粮食已毁,漫长的冬季即将来临,更大的生存考验,还在后头。